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天下乌鸦一般黑,谁也不比谁清白。
殿内一片沉默,显然众臣默认了游望之的说法。
谢若玄看着游望之,忽然轻笑出声,“我不配?试问谢氏宗室有几个配当帝王的?游望之,大渊国祚到头了,是谢氏皇族之过,非我一人之过。”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刷新了众臣的世界观,他们见过荒唐无道的昏君,没见过连自己祖宗都骂的昏君。
原以为谢子羲重生一世,会变得沉稳一点,对国事上心些……没想到,他愈发荒唐了。更可气的是,他说的是事实,他们无法反驳。
游望之脸色难看,“……荒唐!大渊立国一百一十年,虽然换过十五位君主,但并非都是无功之辈。”
谢若玄从未见过这样的臣子,助熹平帝谋反的是他,杀熹平帝、改立谢子羲的也是他,既藐视皇权,又说大渊史上不是没有明君。这般矛盾,谢若玄甚是好奇,什么样的人,才能入这位的眼。
“哦?大渊史上有这样的人吗?”
游望之毫不犹豫道:“宣帝文韬武略,不输史册明君。”
宣,谢若玄的谥号。
提起这个谥号的时候,众臣满脸哀戚,情真之意切,仿佛死的是他们亲爹。
众所周知,谢若玄是大渊难得一见的治世明君,在位期间,大渊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作为大渊朝的臣子,众臣最希望看到的便是君主贤明。谢若玄与大渊其他皇帝相比,可谓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
只可惜他年纪轻轻就驾崩了,没留下一个子嗣,不然大渊也不会历经两任昏君而亡国了。
谢若玄:“……”
“………………”
谢邀,这个明君称号不要也罢,他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自己清楚,不需要给他戴高帽。
空气安静到了极致。
沉默许久后,太尉孟阔开口打破了沉寂,“游丞相,皇上刚刚醒来,精力不济,丞相莫要再用前世之事为难他。且前世之事已然发生,无法更改,与其没有意义的纠结,不如好好想想眼下该如何稳定朝纲。”
谢若玄目光落在他身上。
孟阔这个名字有些熟悉,谢若玄想了想,好半晌才想起来,原主的母妃好像出自孟家。
原来是外戚。
游望之冷笑,“没有意义的纠结?皇上犯下如此大错,难道还不能让他明白何为是非对错?”
孟阔掀起眼皮,面无表情地说:“辩论对错不急于这一时,眼下当务之急,是如何稳定朝纲。”
游望之斜睨了他一眼,那眼神不带任何情感,令人不寒而栗,“孟太尉说得对,如今大渊时光回溯,人心浮动,当务之急是稳定朝纲……”说着,他将目光转向谢若玄,“烦请皇上告知臣等,上一世您是如何死的,好让臣等提前防范,以免小人误国。”
上一世,谢子羲意外暴毙,死因不明,直接拉开了亡国序幕。
为稳定朝纲,游望之另立宗室子谢嘉佑为帝。
但各地藩王早有异心,闻风纷纷举旗谋反。加之大渊积弊已久,天灾不断,坐实了“天亡大渊”的传言。不止各地藩王,连庶民也举起了反旗,接二连三起义。朝廷应接不暇,很快,大渊便亡国了。
他们重生前,正好是叛军攻破京城的时候。
那叛军头领自称是元封帝之后,名唤谢明时。他手持谢若玄的传位昭书,说游望之专权误国,要除奸相,杀傀儡,恢复谢氏皇族正统。
众臣怀疑,谢子羲的死和此人有关。
毕竟之前从未听说过谢明时这一号人物,他一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