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觉得国家教育政策没错,跟着走就行,没想过一味的追求所谓的虚无的素质到底是什么。
考试训练出来的素质难道不是素质吗?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等等综合素质,难道不需要通过考试来逼迫学生一把吗?
成年人尚且懒惰,学生如果没有考试这把悬在头上的剑,如何能将自身锤炼,如何能够经受住进入社会后更加现实残酷的未来。这也是许多孩子越来越脆弱的原因之一,连考试都不能承受,那还如何谈未来养家糊口的责任?
哪怕家境十分优越的家庭,父母对孩子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期望的,只是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为孩子读书不用功买单,并且给他们铺一条通天大道,一般的家庭什么都没有,孩子还不努力读书,哪里能在社会有一席之地?
叶予初非常痛恨她们那个年代突然冒出来的“读书无用论”,这些言论标新立异,吸引人的眼球,造成许多青少年盲目信从,最后毁了自己的人生。她曾经就听过不少本可以拥有更好未来的青少年,选择在高考时交白卷,觉得很酷,最后一辈子辗转在低端劳务市场,早早饱尝生活的苦,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