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落地后,陈毅问他们感受,他们还总结出了一点点的经验。
就是遇上热风的时候,高度能突然增加一点点。
遇上逆风的时候也能提升一点点的高度。
但要是逆风的风力大,他们反而变得更省力。
他们的总结一下提醒了陈毅,他怎么就没想起来呢,飞机起飞就必须是逆风啊。
另外两个试飞员还说,越飞越高的时候,蹬起来反而省力不少,就是要保持蹬的速度比较费劲。
这句话让陈毅看着半径快两米的螺旋桨陷入了沉思。
单螺旋桨改成双螺旋桨或以上,然后再改成小一些,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通过两次试飞,他也看出来,螺旋桨的转速并不快,哪怕是改过齿轮比也是一样,但按照他理解的能量守恒定律,并不会因为改小螺旋桨大小,增加数量就能轻松点。
不过这还是需要尝试一下,没验证过怎么说得准呢。
将想法告诉裴力和滔迁,让他们改进。
单桨、双桨、三桨、四桨都测试一下。
单桨很快就改好了,毕竟只是将原来的桨切割打磨。
不过新桨和传动杆就需要马上制作了。
加螺旋桨并不麻烦,只是多加一根传动杆的事。
单浆测试当天就完成。
效果嘛,转速非常快,两个试飞员甚至非常轻松,但就是贴地飞行。
问题明显就是螺旋桨的推力不够,既然如此就等待双桨试飞。
在制作螺旋桨和传动杆的同时,怎么减轻飞机重量,和去掉多余结构也需要同时进行。
时间一点点过去,双桨试飞的效果和原来的大单桨差不多,但是高度提升了几米。
不过不知道是试飞员已经习惯了,还是脚力增加了,他们竟然觉得双桨并不费力,只是想飞的更高时,无论怎么蹬,高度还是拉不起来。
三桨测试。
突破性进展。
高度一下提升到了五十米到六十米之间,这还是靠吊坠绑了小石头的绳索才测出来的。
不过飞机的试飞,却引起了越国大军的注意。
突然天上飞着一个大家伙,想不注意都难。
但是他们并没往武器方面想,以为这是一只大鸟突然落到了县城。
五十米的高度,依旧是不太理想,四浆测试也提上了日程。
只是四浆的高度反而比三浆的低不少。
询问试飞员后才知道,蹬起来非常费力不说,蹬的还不快。
这让裴力和滔迁想测试五浆的想法宣告终结。
四浆都费力了,五浆就更不用想。
那么三浆就是最终解。
不过三浆的高度不够。
飞行速度可以无视,但高度是必须要达到最少百米往上才行。
怎么提升高度成了难题。
一群人围着脚踏飞机,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全都歇菜了。
这能怪他们吗。
不能。
他们从这个月才开始接触飞机,他们连怎么会飞起来的原理都不懂,能指望他们能想出办法?
呵呵。
这难题只能落到陈毅头上。
经过一番仔细思考和打量,陈毅决定再次对机翼进行修改。
一直以来,机翼的大小和角度,都没有经过修改。
现在螺旋桨已经没办法改进了,那就只有改进机翼这么一个方向。
机翼之前的角度几乎可以说是平行,也就大致三到六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