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白昼的声音乍然想起。
“王爷,边疆来信。”
“我去处理事务,去去就回。”
宋知珩脚步有些凌乱的冲出了房间,从白昼的手中将书信接了过来,只看了两眼,神色骤变,没想到靖国会在此时联合其他国对边
境发起进攻。
“备车!进宫!”
御书房内
皇帝看着手中的奏折面色冷峻,边疆突然被袭,如今战况眼中,大霄将士已损伤过万。
“皇上,璟王在外求见。”
“快让他进来。”
宋知珩快步踏进御书房内,脸上的神色很是难看,在年前,大霄将士对靖国打击可谓是极大,甚至将对方的粮草毁去大半。
按常理来说,短时间内靖国不会对大霄的边境再度发起进攻才是,如今靖国不仅发起了全方位的进攻,甚是还在短时间内联合了周临小国。
想必这场战事是有人一早就在背后谋划好了,为的就是趁着大霄新年将士们放松警惕之际,一举发起进攻。
“如今不仅收服回来的城池已丢,靖国的军队还有向我国境内推进的意思。”
“看来这次靖国铁了心要同大霄整个高低,儿臣这就即刻返回边境。”
“边境的百姓因战事流离失所,要想办法安置那些在难民。”
“之前大霄与靖国实力不相上下,这靖国突然对我大霄发起进攻,意欲何为呢。”
“如今四足鼎立的时候太久,有人按耐不住想承认统领者,这场战争的发起是必然的。”
“看来靖国是有意坐下那
四国之首了。”
就在父子二人谈论四国之间的牵绊之际,便听见门外的大太监来报,说有朝臣求见。
这一进来不要紧,发现来的大臣竟都是文臣,且都是主张保守派。
“微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王爷。”
“你们一同来找朕可是要说那边疆战事。”
“圣上神机妙算,臣等的确是相同圣上边境战事一事。”
“说来听听。”
为首的是朝中老臣—郑统,都御史兼太常少卿。
“臣以为,应当求和。”
“我大霄尚且有能战之力为何要求和?”
“这接二连三的出事本就损耗国运,若再战怕是会有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不战,难不成堂堂大国要永远屈居与他人脚下吗?”
“如今大霄的境况不适合再战啊,王爷!”
“大霄将士死守边疆,为的就是祖祖辈辈不受制与他人,如今要求和,同那些死去的将士们如何交代!”
几个文臣面面相觑后轮番劝说,大霄不应当再战下去,于国于民来说都不是好事。
宋知珩一人同文臣争辩,一时间文臣的气势竟压不过他去。
“儿臣认为,活着就应当拼一口气,更何况大霄不是没有这个能力。”
“朕以为此事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