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开口,镜像里传现一道身影。
却是太监总管都堂陈琳。
“禀告王爷,圣上此时正领着一干血亲皇脉处于布下‘尊道御制’大阵的关键时刻,龙魂已游于虚空原宇,打搅不得。”
“这样啊,包大人你看....”
襄阳王面带遗憾,转身询问包拯。
包拯在旁却是踏前一步,俯身道:
“敢问陈都堂,可知圣上龙魂何时回归?”
“这个咱家就不知道了,圣上也没有交代下来。包大人可是有要事禀奏?”
听闻此言,包拯眸光闪动,徐徐道:“本府只是想叩问圣安,并无要事。”
.......
襄阳王收回了皇家内力,讯息通道关闭,半空镜像随即消失,把王印重新交于太监让其送回原处。
太监得令离去,襄阳王望向包拯满怀深意道:
“包大人,刚才对陈都堂恐怕未说出实话吧?”
包拯也知道自己的矛盾行为定然瞒不过襄阳王的眼目。
“王爷慧眼如炬,本府不敢隐瞒。”包拯主意已定,他虎目炯炯,直视襄阳王道:“敢问王爷,为何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捉拿李姓人氏?”
“哦!”襄阳王一副恍然大悟模样:“原来包大人揪心面圣的是为这件事啊。”然后语气一变,神情十分凌厉:“朝廷既然已得知反贼组织‘重光会’乃是李煜后人一手建立策划,所招纳之人又多是以同姓为纽,岂能放任?当然要全力追查逮捕这些反贼,保家国平安。”
“可是此举牵扯人数太多,会有很多无辜的李姓之人被牵连其中。”
包拯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哼,涉及到谋反大罪,历朝历代向来都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没想到包大人在此等国家大义面前竟会如此妇人之仁.....”
这场争论的具体情况外人不得而知。
守门太监只知包大人几乎是甩袍而去,襄阳王甚至摔碎了政事堂的所有杯壶。
包拯回府后便把自己关在书房,所有人都不得进入,连公孙策都未能例外....
第二日,晨光通透,旭日冉冉。
包拯打开书房门,面色一切如常。
“你们都守在这书房外做什么?”
见走廊里站着一排人小心的望着自己,包拯有些哭笑不得。
“大人...”
公孙策轻唤了一声,便不再言语。
包拯与之对视。
两人皆是摇头一笑,不言有言。
正在这时,衙役前来禀报。
“朝廷有王令到了!”
包拯似乎并不意外,他整顿衣冠,率众人前去迎接。
传令太监手持王令,兰花指翘起,皮笑肉不笑道:“包大人接令吧。”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奉圣代政襄阳王令:开封府府尹包拯违逆王意,菲薄政令,妄议朝廷,甚是不明国家大义。特斥贬为定远县县令,着明日出京上任,不得有误!另圣上所赐御铡三刀即刻封存,不得违令启用!”
“........”公孙策等一干开封府人等瞬间寂静无声,连呼吸都屏住了。
只有包拯神色始终未变,声音铿锵,眸光沉沉难测其渊:“臣包拯谨接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