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进了空间。
随后,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向着大街走去,整个镇子不大,横竖也就两条主干道。一家人也不着急,就这么边逛边找着。
首先逛到的是绣庄,绣庄里的面积大约有四十平方,三面全是柜台,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布匹。大多都是麻布,棉布和绸缎只占了小半个柜台。
绣庄里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黄白的面皮,颧骨有点高,此时正用一双三角眼打量着刚进门的白家三人。
那妇人看着王秀和白朵儿朝那放棉布和绸缎的柜台一直瞅,生怕她们过去摸脏了布匹。
就蹙着眉尖着嗓子说道:“那边都是棉布和绸缎,价格都贵的很,棉布最便宜也要六百文一匹。这边才是麻布,一匹只要二百文,你们过这边来选。”
刚走进门的三人,同时皱了皱眉,互相对视一眼:换一家店,有银子还怕花不掉?!
一家人把迈进去的脚又退了出来,看也没看那绣庄老板娘,转身就走了。
那绣庄老板娘见这一家人刚进店就出去了,忍不住跺脚咒骂。
“呸,乡巴佬,买不起还敢进绣庄,一家穷鬼!”
此时,走出绣庄的三人,已经走进了一家名为“百草堂”的药铺。里面看诊的病人不算太多,有两个抓药的妇人在柜台边等着拿药。
两个药童在柜台里抓药,有一个小伙计看到他们一家进来,就礼貌的过来询问他们是抓药还是看诊。
王秀就说要买几包驱虫粉抹墙用,小伙计点头,让他们稍等一下,他进柜台拿出来了五个小纸包递给了王秀,“每包十文,五包共计五十文。”王秀把五十个铜板给了小伙计,一家人就出了百草堂。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看到一家名叫“锦绣坊”的布庄。这家店铺比刚才的绣庄更大一些,店里的布置也更加精致。
店主是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妇人,她热情地招呼着白家三人,并向他们介绍了各种布料。
王秀选了一匹浅紫色和一匹浅灰色棉布给白朵儿和自己做被面,又买了两匹纯白色的棉布用来做包棉花的里衬。这些棉布触手柔软,非常有韧性,质量都非常的好。
她又买了二十斤的棉花和做被子需要的丝线,棉布一匹五百文,棉花一斤五十文,丝线花了五十文。这些加起来一共二两五钱银子,老板娘还没等王秀还价呢,就自己把丝线钱抹掉,作为搭头送给了她。
王秀对老板娘的好感倍增,不好意思再继续讲价。爽快的付了银子,三人就离开了锦绣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