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家祖左宗棠> 第70章:出访英国(本章有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出访英国(本章有图)(2 / 3)

海军东洋舰队提督海军上将邓世昌,其余还有巡阅府总理院、外务总司、海军等十多个部门的人员,使团队5总共有89人。

除此之外,跟随东南出使英国的还有朝鲜、琉球、安南3国的使节,他们也将加入东南巡阅府的使团队5中,3国领队也为使团副使,分别是朝鲜王国礼曹参判金成巳、安南王国礼曹参赞阮之遇、琉球王朝宣询大夫毛存寿,这3人都相当于各国的礼部侍郎,3国使团的加入,让东南的使团队5直接破百。

1897年5月,左念微率领使团在上海吴淞口登船。

此时的吴淞口已经聚满了人,除了与使团相关的人外,更多的人是来看船的,看1艘轮船。

这艘轮船名为“长乐”号,是南洋航运公司向江南造船厂订购的1艘大型邮轮,负责“上海——勒阿弗尔”的东西大航线。

十9世纪9十年代之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日益繁荣,并在东南巡阅府成立之后达到第1个繁荣节点,长期经营亚欧航线的南洋航运公司敏锐的察觉到了这1机遇,于是在1895年向江南造船厂订购了两艘大型邮轮,分别命名为“长乐”、“未央”。

但囿于江南造船厂的产能,军方订单优先,所以到1897年2月,“长乐”号邮轮才堪堪建成。

这艘邮轮登记吨位8635吨,船长1573米,船宽1807米,设计速度183节,在后期运营中曾达到192节的航速。

长乐号整个船舱都配备电灯照明,并留有增加电力设备的余地,可以搭载168名头等舱乘客、330名2等舱乘客和600名3等舱乘客。

这艘船如果放到大西洋上,那算不了什么,各国为了蓝缎带那可是卷的要死,但在远东,这确实是第1艘。

而且大型邮轮除了具有商业价值,还有着很高的军事价值,在和平时期,还可以在1定程度上激发国民自信心,意义非凡,因此在这艘轮船建造时,重工业司甚至出面与江南造船厂协调。

而长乐号建成时就正好遇到了出使英国这件事情,南洋航运公司立即取消了她的首航计划,并毛遂自荐,愿意承担使团座船1职,外务总司也欣然同意。

5月12日,长乐号与其他3艘其他船只1同,在东南海军的镇海号装甲巡洋舰、9龙江号、瓯江号防护巡洋舰的护送下,启程前往英国。

3艘军舰此次前往英国,也是要去参加阅舰式的,因此,海军最终决定将两艘自造的9龙江级巡洋舰派去。

除了这两艘战舰外,东南巡阅府的使团中还有着更多让人震惊的变化,例如所有人都剪了辫子,使团中的文官全部穿着西装,军官则身着东南6军1896年式军装。

西装在1897年2月,正式成为东南巡阅府的“官服”,虽然在这过程中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极力反对,其中有的人认为应当恢复汉唐官服,但在考虑过1系列影响之后,左孝威和左念微还是决定穿着西装,并剪去辫子。

在这个关键时代,对早期文官团队中大量的保守分子的矫枉必须过正!

正装是政治风向标,在近代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在全面变革的国家政治面前,正装发展必然是男性穿汉化西服,女性穿西化汉服。

对应这方面,左念微在军装中保留了较多的传统元素,尤以汉唐风格居多。

近代以后,军装对于1国男性的穿着具有较大影响,左念微也希望这些带着传统元素的军装能够在未来走进寻常人家。

1896式军装分为海6两军,款式分为春秋常服、夏常服、冬常服、军礼服4种。

其中春秋、夏常服完全西化,配大檐帽,6军为军绿色,海军为白色(夏季)和海军蓝(春秋季)(特殊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