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家祖左宗棠> 第113章:海参崴会战(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海参崴会战(三)(3 / 3)

在海军炮击的同时,几艘扫雷艇冒险挺进到海岸线附近进行排雷作业,并配合6战1团抢滩连队进行水底障碍物的爆破,海面上不时腾起1道道水柱。

上午7点50分,各运兵船开始释放小艇,这1不起眼的动作也是国防军的新装备——新式吊艇臂,即龙门式吊艇臂。

这是1种采用龙门吊结构的电动吊艇臂,在最近几年下水的远洋邮轮上常见,原本是为了在海难发生时可以迅速释放救生艇,不过这1出色的装置很快就被军方注意到了,江南造船厂便在1901年向法国哈沃厂订购了1些,并购买了相关专利。

这种新式吊装技术可以通过电机操纵吊臂摇摆,从而将短艇快速吊放下水,其效率是原有吊臂的5倍以上,在1定范围内,小艇数量越多,效率越高。

仅半个小时,上百艘小艇就被吊放至海面,战士们则顺着运兵船侧舷的攀爬网踏上登6艇,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检查。

这趟登6行动意义非凡,可以说,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第1次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两栖登6作战,海6军之间的配合也可圈可点,总体上配合的还算不错。

其实,海6之争这个问题在每个国家都存在,只不过有的国家国力强盛,资源足够,双方不必撕破脸也能拿到足够的资源,而有的国家则呈现海军或6军1边倒的强大,1支军队只能作为另1支军队的附属,自然也就没了撕破脸的资格。

最怕国力不丰,还同时想打造超规格的大6军和大海军,同时还存在思想走极端的情况,那就完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