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家祖左宗棠> 第131章:战场之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战场之外(2 / 3)

但沙俄始终没有把这东方的对手真正放在眼中。

他们还幻想着可以同以往1样,通过赢得1两场决定性的会战,便可以轻松的结束这场战争。

此外,沙俄高层发动东方战争的目的也不是那么的纯粹,并不像中国那样坚定且凝聚人心。

除了争夺东方的土地和资源,巩固霸权和贵族们的利益以外,沙俄政府还想借助战争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

从最初的,这便是1场由专制和霸权组织的侵略战争,这自然就要求他们必须能够赢得这场战争,而沙俄高层对此深信不疑。

但大势不以人为意志转移,俗话说“大炮1响,黄金万两”,自古以来战争对物资、金钱和人力等的消耗都十分巨大的。

而在以工业化为背景下的近代战争中,对后勤的需求则更是要不知翻上多少倍。

这不仅会影响到交战两国的外交,还会在经济上,特别是金融领域生出不小的波澜,这些看似与战争本不挨边的事情,却都会在战争的进程当中产生很大的作用。

交战双方的中俄两国,皆是土地和人口的大国,两国在战前都存在着1些内部的问题,相较对方也都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

沙俄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其统治的方式和民族政策,以及其国土巨大的地区跨度。

在交战区与核心地域之间的距离上,中国的情况要相对好1些。

但中国境内的很多地方,刚刚归于现政权不久,在战争的背景下,各地的稳定性和民心,都有待考验。

若从军力和国力上进行对比,在欧洲已经同其他列强博弈了百余年的沙俄,似乎被外界认为会更强1些,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1认知已经被啪啪打脸了。

虽然中国在大规模的现代战争中反映出了动员体系不完善,效率低下,大规模作战保障不足等问题,但凭借着优秀的军员素质和更多的准备,还是占据了上风。

在财政方面,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控制地域的不断扩大、备战等原因,国内的重工业和1些其他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值上升,但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因此而债台高筑。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内,中国的基础财政收入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地区,增长速度明显赶不上急速膨胀的国家生产总值。

同时,为了统1战争和对俄作战,各种资金的支出需求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其幅度远超收入的增长幅度。

因此两国交战过程中,借款、债券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开战之初,中国的境况自然要比另1个时空的日本要好得多,相同利息下,中国的债券在英国、德国都压了俄国1头,更受欢迎,不必像日本那样发行高利息的债券来吸引投机客。

开战之初,中国在伦敦以5厘的低利息发行战争公债,初期数批,总价值3000万英镑的公债刚被引入交易市场就立即被热情的公众认购1空。

紧接着,在柏林发行的价值2亿马克(1000万英镑)的公债和在纽约发行的价值1亿美元(2000万英镑)的债券也受到了追捧。

在国防军1路胜利之后,中国在美公债利率甚至降到了3点5厘的超低标准,但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财大气粗的美国金融家的热情——

债券才几个钱?

最重要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在美国获得这些资金当中,有很大1部分直接在当地购买了大批粮食、机械和钢铁等中国急需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的各个港口。

而沙俄,其经济情况向来乏善可陈,不过好在有巨大的体量,以及面向西方的持续增长的粮食出口来支撑,让其从总体上看还算说得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