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家祖左宗棠> 第185章:四艘战列舰的订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5章:四艘战列舰的订单(2 / 3)

国1般不会拿出最新最好的设计,美国逼迫阿根廷放弃出售里瓦达维亚级战列舰,都是如此,只不过我们相对温和1点而已。

当与奥斯曼海军进入合同细节的商讨过程之后,主炮的选择也就摆在了奥斯曼的面前。

江南造船厂自然是推荐奥斯曼人使用维克斯公司的产品,毕竟目前中国与维克斯公司正在进行舰炮方面的合作。

但德国方面的意见对于奥斯曼海军显然更为重要,拿着德国借款的奥斯曼海军最终还是选择了奥匈帝国的产品,也就是斯柯达公司正在研发的135英寸炮,即343舰炮。

斯柯达公司本来想推销自家的135英寸扩膛炮,也就是350舰炮,不过此炮仍在研发中,奥斯曼不买账,奥匈帝国也禁止斯柯达公司出售。

客观来讲,这门火炮还是相当优秀的,就是因为超量装药导致寿命折半,但单论威力,在1战中前3是稳稳的,再加上斯柯达公司后来研发的硬被帽穿甲弹,坐头把交椅也是十拿9稳。

在与奥斯曼海军签订了这份合同之后,海军方面也对超口径舰炮愈发的热切起来。

在海军部的1再催促下,驻英大使馆终于与维克斯公司达成了协议。

由于中国不买军舰只买炮,所以维克斯公司对于这笔交易自然也就有了新的要求,除了技术保密之类的,还有大量的研发费用等。

不过,相对于英国1贯的外贸军售习惯来说,维克斯公司还是比较良心的,生产线、技术培训都算是良心价了。

当敲定了14英寸火炮的合作之后,江南造船厂又迎来了1份大订单。

作为南美abc中经济和武力最贫弱的国家,智利,终于在南美军备竞赛的末期了上来。

原本在1906年,美国人企图阻止巴西购买小型战列舰失败后,智利人就打算以1套海军扩充案进行回应,但是同年本国的1场大地震以及其主要外汇来源之1的硝石市场不景气,使得本国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不得已,智利海军只得将计划推迟。

1910年,随着中国大量进口智利硝石,以及硝石市场回暖,智利国会终于通过了1项包含6艘驱逐舰、2艘潜艇和2艘大型战舰在内的海军舰艇扩充计划,并下拨款项。

起初,列强都认为智利将直接向他们的传统海军装备供应国——英国,直接下发订单。

然而,美国人依靠外交努力,成功说服智利人开启公开招标。显然,在赢得阿根廷的合同之后,美国人信心大增。

在此期间,德国海军曾计划派遣“冯·德·坦恩”号来南美进行巡航,这艘“被宣传为最快、最强大”的新型战舰显然能够为德国造船业打广告,英美认为这会使德国在竞标中获得1定优势,于是美国派出了特拉华号战列舰访问南美,而英国则派出了1支装甲巡洋舰舰队。

特拉华号还邀请智利海军部长登舰参观,以“让他对本国军舰设计产生兴趣,从而与本国签订造船合同”,甚至于,为了赢得合同,美国人还为智利提供了1笔贷款。

不过,待最后招标结果公布时,美国人又失望了——中标既不是德国、也不是英国,更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硝石和铜矿作为智利的支柱产业,对于智利来说极为关键,而中国又缺少这两项工业原料,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迅速成为了智利的大金主,并且贸易额仍在快速增长。

很显然,智利想要借此拉拢中国这个朋友,稳固经济。

同时,中国也愿意出售最先进的军舰,并且报价相当便宜,这也让智利颇为心动。

然而,这时的美国人还不死心,希望智利人能够采用他们生产的火炮作为军舰主炮,伯利恒公司保证将会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