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造船厂更便宜。
这方面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采用这种流水线作业的大名鼎鼎的“自由轮”和“胜利轮”在建造中,价格是不断攀升的——即便考虑战争对货币的影响,其造价也是攀升的,很大程度上是人工成本受战争的影响。
但是,等造船厂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后,价格自然也就会被压下来了。
这1行动不仅适合在战争时期快扩充商船队,也适合中国这种新兴的海运大国的发展。
1914年,中国的商船总吨位只有180万吨,而到了1924年,中国的商船总吨位已经上涨到了接近550万吨,如此巨大的涨幅中,标准化造船所带来的利益不可忽视。
在这发展中,船舶制造与航运产业相关产品不仅供应给了国内市场,还逐渐出口到海外,正在慢慢取代英国在民船造船业的地位。
不过,在这些蓬勃的景象之下,也隐藏着1个问题:
无论军队,还是民间的生产生活,都越来越对石油产品形成依赖。
虽然大部分商船还是会使用蒸汽机和燃煤锅炉,但对时效的追求也会让燃油轮船的发展越来越快。
而且,除了航运,各种机器制造行业、航空行业、汽车行业都是耗油的大户,也就更别提军队了。
石油不但涉及军队装备的燃料供应,更关乎着国计民生,因而其安全问题早已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
而中国的石油产量并不算高,中国本身不在石油分布线上,国内目前最大的油田是20年代初建设的盐泊油田,其次是刚落成未久的泉城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