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为由,希望延续惯例,继续在华盛顿举行。
英国在裁军会议上也表现积极,将会议摆在伦敦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支持。
但最后的定音1锤还是由德国人来敲的。
德国的选择无疑是在中国举行,毕竟美国还没有与苏维埃德国建交,自然不可能成为德国的首选,而在英法两国举行,德国也不可能放心,1不留神就能被这俩老东西坑了。
1930年5月下旬,大会的具体细节已经商讨完毕,而中国的动作也很快,早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结果,就在大会要召开之际,法国现政府因经济危机垮台重组了,又将大会往后推了两个月。
直到8月中旬,各国才做好准备,各国代表赴华,至8月22日,国际裁军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
英美等国代表住在了中方安排的酒店中,而苏德代表则住在大使馆里。
可能是出于省钱的考虑,苏德的大使馆依然沿用了原有的大使馆,只是稍微修葺了1下,换掉了1部分的装饰品,显得更加朴素幽静。
这座大使馆是帝德政府在1907年重建的,是1座灰白色主色调的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的贵族建筑群,两大两小4栋房子,还有花园、人工湖和草坪,建筑颇具几何美感,占地面积不小,地段也好,仅从此便能窥见当时两国关系之亲密。
只不过,如今黑鹰旗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1面绘着锤子圆规的黑红黄3色旗。
在苏德大使馆外,警备力量尤为森严,既是为了保护德国代表,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监视。
意识形态的矛盾以及红色政权在情报方面的天然优势都让人无法不重视,更何况此次德国人是己方的贵客,既不能失了礼数,也要多做提防,着实是让情报部门头疼。
不过好在德国代表深居简出,倒也算是省心。
不过大会会场上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作为东道主,中国自然是先抛出了1个方案:
在海军方面,中国主张停止主力舰更新,主要海军国家继续废除主力舰,并限制轻重巡洋舰的数量和总吨位。
6军方面,中国则主张限制军队总数和装甲部队的数量。
同时,中国还提议对其他军事力量的限制,包括海警、警察、国民警备队等部队的限制,这1条主要防的是英法的殖民地部队,在1926年签过《伦敦和平条约》后,英法也就玩了武装移民的把戏。
最后则是关于建立军事互信的沟通渠道和确定领海、边界区域等内容,以便于建立军事演习方面的沟通渠道,避免战略误判。
毫无意外,这种场面从来不会平静,中美英法德意俄,各国代表针锋相对,会议从1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英法联合直指中美的巡洋舰,为了自己遍布全球的殖民体系和海上利益,以及意图通过构建巡洋舰优势以扭转英国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左支右绌的尴尬局面。
同时,英美又联合指责中国的潜艇部队,在条约后,仗着国力强盛和没有限制,中国连续服役了近20艘1400吨级别的惊蛰级乙、丙型远洋潜艇,还制造了8艘2000吨级别的春分级巡洋潜艇,00总总加起来,中国的远洋潜艇数量已经超过了7十艘,即便只算战后服役的新潜艇,也接近5十艘了,能够对整个太平洋航运造成严重的威胁。
中国的航空部队也在英美的指摘范畴内,美国海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懊悔当初为何给了中国如此的便利,同时,美国海军部也开始重视航母的发展,许多人试图并成功扭转人们对历次舰队问题演习中航母问题的偏见。
而法意德俄等国则与中国站到了1起共同反对针对潜艇部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