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现代人要有工作出卖劳动力,这是交易。要购买各种生活用品,这也是交易。交易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只要存在交易,就有优势的一方,可以提高自己交易品的价格,压低对方交易品的价格。这种优势不断存在,而且会不断加强。多数参与交易的人,必然会处于劣势,迟早成为卢瑟。拥有优势的这一方,必然会不断减少自己这一方的数量。这种数量的减少恰恰是加强优势的过程。
在卢瑟的眼中,只要各种要素在市场交易,哪里有按劳分配?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都要到市场上去卖出,每一个人都要出卖自己拥有的商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市场永远不是一对一的交易,绝大多数交易都是多对多的。交易双方的数量对比,直接决定博弈双方的力量强度。物以稀为贵,拥有而且只有劳动力的人永远是绝大多数,劳动力的垄断程度最低,必然最不值钱。相反,那些垄断对能源、土地、金融和权力的人,自然有能力获得最大的份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甲、乙竞争,某丙得利。当资本家宣传竞争带来好处的时候,并没有明说自己是劳动力的竞争的最大受益人。当工人幻想通过竞争获得更多工资的时候,并不知道工人阶级的竞争只能压低阶级内部工资水平。当工人希望商家竞争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将没钱购买这些产品。竞争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但是也压低了工人的工资,工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拼命干活——单位人工的生产率必然大幅提高。
为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究竟什么是分配的关键因素?稳拿一直宣传是个人素质,是个人勇于冒险,能力过人,最多还有信息不对称。卢瑟说是稳拿的有利的博弈地位。相比垄断了生产、生活要素的稳拿,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的卢瑟只能处于下风。个人素质是不好垄断的,始终处于激烈竞争之中;相比之下,生产、生活要素则是可以稳定垄断和传承的。如果承认在分配过程中,激烈竞争的一方与处于垄断的一方相比要处于劣势的话,那么个人素质在分配之中的作用就要让位于生产、生活要素。在这样的博弈之中,从一开始就注定处于不利博弈地位的卢瑟输得一干二净。
逆推一步的话,还可以看到稳拿是怎么建立了博弈优势。时髦的说法是“原罪”,马克思的说法是“原始积累”,民间的说法是“偷、抢、拐、骗”,民谚的说法是“人无外财不富”,报纸的说法是“贪污、腐败、违法、乱纪、造假、走私、行贿、官商勾结、国资流失、黑社会”,卢瑟经济学的说法是暴力,最赤裸裸的说法是“抢钱!抢粮!抢地盘!”。当然,稳拿和他们豢养的经济学家的说法是聪明、勤劳、善良、节俭和勇于冒险。
在卢瑟的眼中,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是一个你死我活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不是田园诗一样美好的勤劳致富,而是“烧杀抢掠”。要让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剥离。这是多数人被剥夺,少数人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然后用糊口的压力把劳动者赶进资本家的工厂。精壮的能为资本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力被雇用,老弱病残或者不太熟练的则组成一支庞大的失业大军,随时替补那些不太听话的精壮劳力。
在卢瑟的眼中,阶级社会的经济行为起源于劫掠,从劫掠进化而来。进化的原因,对稳拿来说,是利用私有产权的交易占有别人物质利益的效率更高。世界上不存在费厄泼赖,卢瑟是必输无疑的,因为他们是被统治的阶级。如果卢瑟和稳拿很容易互换位置,那么稳拿就不会让暴力隐藏到产权的后面。对于多数卢瑟来说,他们是工具,他们的努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个人的命运,却不能改变整个阶级的命运——他们就是为稳拿提供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的有生命的工具。
在卢瑟的眼中,所谓双方自愿的公平交易,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强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