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其行恶劣其罪当诛,即刻押入大牢,明日午时于菜市口斩首示众。”
“其余涉案人员按照罪行轻重,被判处鞭刑一百鞭,徭役十年,流放三千里路。”
尽管早有预料,众人的心皆是一颤。
斩首示众。
程贺完了。
扫视了一眼众人,昭仁帝冷然勾唇,继续朗声说到:“至于无辜被污清白的陈学士与二十余名考生,在大牢里吃了这么多苦
,朝廷亦要给出相应补偿。”
“陈学士被擢升一级,赏俸一千两。二十余名考生皆赏赐银两二百。”
“其中三甲一名蒋奕文做出《问天》一文,实乃精彩之至,令人叹为观止。朕颇为欣赏。若此子能顺利通过殿试,朕便赏赐他四品翰林院院士一职。”
人群中不知是谁轻轻吸了一口气。
不是为陈学士的擢升或赏赐的银两。
而是为蒋奕文的四品翰林院院士。
四品,在大周官场并非很高的品级。
但翰林院不同于别处。非状元不能入翰林。翰林是登阁拜相的捷径。
大周开朝以来数任宰相,无一不是从翰林院熬起来的。
否则庞相也不必如此忌惮陈学士。
但要知道,身为陛下心腹的陈学士,在官场历练十几年后,如今才不过四品。
蒋奕文竟一下得了四品。
平步青云!
宰相之选。
但他们挑不出一句刺,实乃《问天》一文过于惊才艳艳,令不少半生苦读的老翰林,都叹为观止自愧不如。
至于等蒋奕文殿试通过再兑现……
以蒋奕文能当场写出《问天》的才华,会通不过殿试吗?
不少人在恍惚与嫉妒中,竟不自觉怪罪起了程贺。
若是没有他横生枝节,闹出这一通风波,蒋奕文顺顺利利
当了状元,又怎会闹出《问天》一文,比他们节省了十几年的奋斗。
昭仁帝却不管众人神情,又轻飘飘地抛出一句:“还有,朕也是喜好诗书的人,对《问天》一文颇为欣赏,所以朕决定从私库里,花十万两银子买下这片原迹,好生欣赏。”
“不过你们也不必担心日后无缘欣赏佳作,朕会让人一字不漏地临摹一篇,刻在国子监门口的石碑上。”
说罢他才朝众人一笑,转身甩袖离开。
原地不少官员都听得愣住了,半晌才回过了神来。
十万两银子。
这是何等一笔巨款就不必说了。
只凭这一篇文,蒋奕文便发了财。
且陛下还生生抬高了《问天》的身价。
尽管在民间受到了文人们的热烈追捧,《问天》一文最高也才喊到五万。
这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十万两,能彻底将《问天》一文与蒋奕文抬到名留青史的高度。
再加上被刻在国子监门口石碑上,这一回蒋奕文与《问天》是真正要千古流芳了。
经过一回科举鬻题案,蒋奕文非但毫发无损,还发放异彩收获巨大,成为了庞相潜在对手。
许多官员在离开时,都不由自主地瞥庞相一眼。
也不知庞相看到这结果,会不会在心里后悔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