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的熄灭了
第 八部
一
差不多已经过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已经是炎夏,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现在才准备离开莫斯科
这期间,在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生活中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他那部花费了十年心血写成的成果,题名为:《略论欧洲与俄国的国家基础和形式》的作品一年前已经完成了其中某些章节和序言都曾在杂志上发表过,另外的一些章节谢尔盖伊万诺维奇也曾对他的同好们交流过,因此这部作品的主导思想对于读者说来已经不是完全新颖的了;而谢尔盖伊万诺维奇仍然指望这部著作的出版会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就算不是科学上的革命,至少也要引起学术界的大骚动
经过仔细修改以后,这部著作去年出版了,而且分发到书商们手里
虽然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没有对任何人打听一声,而且回答打听这部书的情况的朋友们的问询时也是勉强的和故作冷淡的,甚至也不去问问书商销路怎样,但是他却机警地全神贯注地注意着他的著作在社会上和文学界引起的最初的影响
但是过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第三个星期也过去了,在社会上听不到一点的反应;他的朋友们,那些专家和学者,有时候,显然是出于客气的原因,才向他提了一提;其他的熟人们,那些对学术著作完全不在意的人,根本没有向他提起过社会上,特别是目前全神贯注在别的事情上,完全是冷漠的在文学刊物上,整整一个半月,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这本书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曾经精确地计算过写书评所需要的时间;而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仍然沉默着
仅仅在《北方甲虫》上,在一篇论倒嗓的歌手德拉班吉的滑稽小品文里,□□了几句对科兹内舍夫的著作颇为不敬的评论,指出这部作品早就受到人们的指责,受到统一的嘲笑
终于,在第三个月上,在一种严肃的杂志上出现了一篇批评文章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认识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有一次在戈卢布佐夫家碰见过
作者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患病的作家;作为一个作家来说是很有胆量的,但是却是极其没有教养,而且在私人关系上是很怯懦的 尽管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根本瞧不起这个作者,但他还是抱着十分的敬意开始阅读这篇评论文章这篇文章太可怕了
批评家显然完全歪曲了这部著作但是他把引文选择得那么巧妙,使得没有读过这部作品的人(显然几乎没有人看过这部书)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著作只不过是华丽辞藻的罗列而已,甚至连文字也用词不当(像问号所指出的),所以这部书的作者完全是一个无真才实学的人这一切说得那么巧妙,连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本人都不得不承认说得很巧妙;而这就是它之所以可怕的地方
尽管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用来考验那位批评家的论据是否正确的态度是十分诚恳的,可是他根本不考虑受到人家讥讽的缺点和错误显然这都是吹毛求疵却马上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他和这篇评论的作者会面和谈话的最细微的细节
”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他呢”谢尔盖伊万诺维奇问自己
回想起会面的时候他曾纠正过这个年轻人所说的那些显现出他的愚昧无知的话语,于是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找到了这篇文章的用意的缘由
在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在书刊和谈话中对于这部著作依然是死一般的沉静,于是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看出来,他花费了那么大的热情和心血的六年才完成的作品,完全付之东流了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处境更加痛苦了,由于完成了那部著作,他再也没有像以前可以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的著述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