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她这个小儿子对什么事这么积极过,所以吃惊归吃惊,还是让他去了。 “行动力这么强?小盛真行!以后肯定能挣大钱!”姜宝琢磨了一会儿,说:“金条公社是在我们县吗?我能一起过去学习吗?” “你过去干什么?养螃蟹那么苦,你能熬下来?” “我不养螃蟹,我就是去沾沾人家公社名字的福气。你听“金条”这两个字就富得流油,说不定能带来财运呢?” “……” 江成发现自己很多时候跟不上姜宝跳跃的思维。 * 姜宝回去后,一想到刘盛已经去实地积累养螃蟹的经验了,便觉得自己也要行动起来。 她拿着纸和笔去找冯念珍,要跟她一起研究羊棚的搭建。但是到了她家,被冯念珍告知,她现在要专注学习,不想再过问养羊的事。 姜宝觉得奇怪,因为年前冯念珍还情绪高涨,每天主动来找自己一起过去看书并讨论养羊的各种问题,怎么过了个年就兴致缺缺了? 她思前想后,找出年后与年前唯一的区别是,刘盛不在了。 姜宝怀疑冯念珍喜欢刘盛,因此在看到他离开后,对这项他们曾经三个人共同参与的活动不感兴趣了。 不过这都是姜宝的推测,她看出冯念珍并不想告诉自己原因,便不打算过问人家的隐私。 所幸少一个人对姜宝来说也没什么,她可以独自承担剩下的事宜。 过了两天,姜宝拿着自己的记事本找到了金美红。 笔记上几乎记载了养羊所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从搭建羊舍、牧草的种植、水源的引调、羊的品种选择,最后到如何预防疾病,本子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金美红看到那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感动又为难:“大宝,我不识字,你给我,我也看不懂。” “没关系,我都会讲给你听的。”姜宝道。 姜宝从羊舍的位置跟建材开始讲,她讲一点,金美红夫妻俩就着手准备一点。到元宵节前一天,建羊舍以及看管羊的小房子所需要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他们这时准备停工一天,先好好过个节。等过完节,再正式开工。 元宵节那天,姜宝被林素娥喊去吃饭。 姜宝提前过去了,菜还没出锅,林素娥先端上来一个搪瓷盘。她招呼姜宝,“大宝,菜没熟,你先吃点别的垫垫。” 姜宝看到盘子里摆了四五串红彤彤的山楂果,外面裹着冰糖熬制的糖稀。糖稀已经冻硬了,是晶莹的琥珀色。 “林婶你怎么也会做啊?我还以为就小盛会呢。”姜宝惊讶道。 “看小盛上次弄过,跟着学会了。成子说你喜欢吃,我昨晚就做了一些,你尝尝看,味道跟小盛做的有没有差。”林素月笑吟吟地看着姜宝。 姜宝拿起一串咬下一颗,入口的糖壳甜脆微凉,完全不粘牙,里面的山楂果口感面沙,酸中带甜。 “林婶,你有这手艺干嘛不去开个小吃店呢?刚好城里还没有卖糖葫芦的,你做第一个,肯定赚钱。”姜宝提议道。 “我哪懂这些啊,听说开店很麻烦,要好多手续。” “不麻烦的,只需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我知道流程,你交给我,我来帮你办。” 因为个体经济刚开始发展,市场对于食品安全这一块儿的律法条例并不完善,很有食品类证件都是后来才需要的,现在这个年代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