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家族利用的工具罢了。
苏婉宁生女,没有得到任何人真心的祝福。
岳卿颜让下人按规制挑了样贺礼,同其他人的贺礼一起,规规矩矩送进宫去了。
没几天,大安的文人书生,都以写文章抨击镇国公为流行。
他们大骂镇国公功高盖主。
目无君臣纲常,无视太子谕令。
更是勾结手持尚方宝剑的探花郎,不惜以几十万边疆战士的性命作赌,为自己争夺军功。
甚至有传言说宸王的失踪,是他和岳城的阴谋。
其实宸王早已带兵潜回御京附近,伺机谋逆。
朝会上,面对众臣义愤填膺的声讨,陆千禹表现的很无奈。
“孤也知道是无稽之谈。”
“朗朗乾坤,悠悠众口,孤还能挨个去堵他们的嘴,夺他们的笔不成?”
“咱们大安现在的人力、财力消耗过大,确实不该用这种自断后路的打法,孤就差亲自去求镇国公了。”
“不是孤以粮饷逼迫,孤让他停战,他听了吗?”
“孤也是为了镇国公好,若他一意孤行下去,将几十万战士的性命都搭
进去,才是千古罪人了。”
争论一个多时辰,太子十分疲累地退朝。
紧接着就传出太子被气病了的消息。
民间的舆论也愈加离谱。
如,镇国公只手遮天,人在边疆,却能控制朝臣为难太子。
如,宸王结党营私,躲在暗处让麾下的臣子逼迫太子让位。
又如,北疆其实并没有在打仗,是镇国公拥兵自重,想要助宸王夺取皇位,随时会挥兵南下,打入御京。
没有任何证据,却在文人墨客中,各地书院学院中,以及太子一党的口中,变成既定的事实了。
渐渐地,除了宸王的人还在辩解,反对太子的声音越来越少。
陆千禹终于如愿,停发了北疆军队的粮饷,给陆千尘和岳城扣上了意欲谋逆的帽子。
并且以京中防御空虚为由,请长公主和康平世子许承谦,带着祁江郡的屯兵进京援助。
百姓们不明所以,人云亦云。
尤其在看到长公主都调兵进京,就已经相信了宸王与镇国公要谋反的言论。
十分担心战火会烧到自己头上。
此时,正在北疆为国家和百姓拼杀的将士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打上了逆贼的名头。
文人的笔杆子,百姓的口口相传,都没有士兵们手中的刀剑锋利。
却能一招毙命,杀人于无形。
“镇国公,咱们的粮草已经拖了三日了。”韩非向岳城禀报。
“果然不出所料,朝廷停了粮草,军饷一定也停
了。”
岳城半点不见惊慌,直接吩咐副将,“去通知方公子和金公子吧。”
副将领命离去。
韩非和陈晋中看岳城似是早有预料,不解问道:“莫非,镇国公有办法?”
岳城点头,口吻自豪:“娮娮,哦,就是我女儿,在京中发生一系列变故后,便派人来通知了我,并且和宸王早就想好了应对之法。”
“宸王猜到朝廷控制不了我们,必定会想办法,扣上各种罪名,甚至会诬陷咱们是要谋逆的叛军。”
“并且为了逼咱们停战,还会停了军队的粮饷。”
“刚刚提到的方公子,就是从南洋运送粮食进大安,被圣上御封皇商的方家。”
“宸王很早便让方公子安排,在北疆屯了粮草。又有他和昌隆钱庄的金公子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