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新潮,对年青人有些语无伦次的吸引力。
旱冰场门口的旁边,向外开了一个小窗口,那是卖票的。大门口是个厚厚的遮光门帘,徐斌安排了几个信得过的兄弟负责检票。
一进旱冰场内部,屋顶的四个角上,每一个角上都固定了一个大音箱,里边放着的都是最新最流行的的士高舞曲,刺激着年青人的荷尔蒙分泌。屋顶上吊着几个五彩灯球,五颜六色的光点,漫无规律的撒射在昏暗的旱冰场内,不觉间多了一丝暧昧的气氛。
旱冰场的周围做了一圈铁栏杆,一个作用是防撞,另一个是客人玩累了的时候,可以随手扶着休息一下,再一个是生手可以扶着学习练习,不至于摔跤。
最关键的是,唐伟东硬让徐斌弄了一个,在他们看来都觉得多余的休息区,里边准备了免费的白开水——想卖饮料来着,可惜没有合适的。
在80年代,人们还很少有服务意识,没有意识到一个舒适的环境,对主业业绩有着多么巨大的提升。徐斌他们反而嫌弃有了这么个地方,会让一些人占着地方光看不花钱玩,本来玩累的想走,现在休息一会又能继续玩了,耽误旱冰鞋的利用率。
唐伟东对徐斌他们这些人的想法,简直嗤之以鼻,一看就是还没适应市场经济,没经历过市场竞争的残酷,等以后他们在商海里呛几口水,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
同样,旱冰场的开业也离不开那群青年的宣传,唐伟东还别出心裁的让徐斌去学校借了简易的手动油墨印刷机,并请了老师帮忙刻了版,买了一堆白纸,裁成32开大小,平时学校里印试卷的那一套,拿来印宣传单页正合适。(80年代的中小学,平时测验考试,都是老师自己出题,自己刻板,自己用油墨滚印的!)
然后让一群人拿着去各个厂门口和供销商场门口分发,见人就塞,行为很土鳖,但是效果很明显。
旱冰场这种新鲜玩意儿,在青山县还是第一次出现,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看到宣传单,忍不住就想来一探究竟。年青人好猎奇,玩心也重,见到新奇的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肯定要来尝试一下。
而旱冰场也正是为年青人准备的,就像在有女孩围观的篮球场一样,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年青人充满了表现欲,只要玩过一次,基本就被绑定成了回头客。
同时,在这乏味的年代里,娱乐方式和场所的缺失,使得年青人的精力没有地方释放,而这种暧昧刺激的地方,正是约会的好地方,这些蠢蠢欲动的男女们,也是一部分稳定的客源。
--
作者有话说:
游戏厅一弄好,唐伟东就喊人来试玩了,美其名曰:试营业!
很明显,除了小孩,凡是来玩过的人都对纯游戏机兴趣不大,他们的兴趣全放到了,那些带有博彩性质的“游戏机”上了。尤其是退分退币的规则,就是在打擦边球。
一块钱五个游戏币,或者兑换十分,不玩了可以退,漏洞就在这上面。像扑克、麻将、百家乐这类“游戏机”,是有输赢的,手气顺了连赢几局,或许十分就能变成百分千分,这要是一退,可就是十块百块的现金,能不让人疯狂嘛。
人都有侥幸心理,万一赢了呢?就算连输,万一下一局就能翻本赢个大的呢?赌徒心理一上来,还不上赶着给唐伟东送钱啊?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输赢的几率是可控的。唐伟东也是坏,一开始为了吸引人,胜率略略做了上调,时不时的就有人能爆一下,这就更让旁边其他人眼热了,都认为下一个爆的会是自己,毫不犹豫的就会贡献出自己的钱包。
唐伟东给游戏厅准备的经营方式,就是人传人,利用熟人的嘴,拉客户。说句心里话,打着游戏的名义,行博彩的事实,毕竟不是什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