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咋就不能在京城安家类内?俺现在可是正宗的背景人!”
“嗬,啐,背景你大爷,我咋不知道河兰啥时候属于背景了?”班长伸出中指鄙视了他一下道:“不跟你耍嘴皮了了。跟你说个事,之前大家刚来,都不太熟悉,现在这么长时间也基本差不多了,几个老乡就筹划着想组织个老乡聚会,大家一起凑一块认识认识,以后有什么事,也可以互相帮衬一下。费用嘛,到时候平摊,你去不去?”
老乡聚会?不过就是打着加深感情的名义吃吃喝喝罢了。唐伟东对这个兴趣缺缺,本想拒绝的,不过转念一想,大学里神人辈出,指不定哪个就起势了。有机会的话,多认识几个人也不错,说不定以后在什么地方就能用到呢。
估计其他人也是抱着这种想法去参加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去玩玩吧。于是就点点头说道:“好,时间地点你知会我一声就行了,我自己过去。”
“好嘞”,听到唐伟东答应了,班长挺高兴:“等定下来我就跟你说。”
“对了,其他人都加入社团了,我怎么没看到你参加啊?”班长刚要走,好像想到了什么,又转回头来问唐伟东道。
社团?可拉倒吧,加入红星社还是牛栏山社啊?
只要参加进去,以后一准就有事,唐伟东本来就懒得的腚眼里招蛆,你让他抽出时间来陪那些“小朋友们”玩儿,怎么可能?
他只能随便编了个理由,说自己家里穷,课余时间还要出去干活挣钱补贴家用,没有时间参加。
班长恍然大悟,怪不得唐伟东一下课就不见人影呢,原来是这个原因呐。
这年头,像唐伟东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家庭出身贫苦,眼前却充满着希望,甚至学校发的补助他们自己都不舍得花,还要寄回家去补贴家用。
对于唐伟东的情况,他深表同情,临走还安慰了唐伟东几句,反而弄的唐伟东是一脸的懵逼。
要是唐伟东知道他心里的想法,非笑喷了不可。
不过这也给唐伟东出了个难题。为他们准备的房子,盖是盖好了,可里边还没拾掇呢,现在还没法住人。总不能让人家住毛坯房吧?
可到手的专家学者,也不能拱手让出去不是?自己好不容易弄回来的人,不能白白便宜了有关部门。一旦他们知道了,肯定会来跟自己抢人的,到时候,自己给还是不给?
玩归玩,闹归闹,谁也别想赚唐老板的便宜。敢跟唐伟东抢利益,他急了可是会咬人的。
急了眼的唐伟东,一个电话打给了李玉英,让她找老支书去,就一个要求:号召一些村民先把别墅腾出来,回旧村去住一段时间,让那些毛子的专家临时住几个月。
当然,唐伟东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只要愿意出让房屋的,唐伟东补贴给他们钱,按天算,绝对不让自己村里的乡亲吃亏。
唐伟东是想多了,深受儒家文化传统熏陶的村民们,觉悟都非常高。一听是腾房给大学聘请的外国老师住,这些可都是有大学问的人,按老话来说,这些人可都是文曲星下凡呐。——外国的文曲星也是文曲星不是?
住自家的房子,说不定还能沾沾他们的文气,惠济子孙后代呢。
于是,老支书在大喇叭里一喊,得知消息的村民们,二话不说,回家就开始腾房。不过其中也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年纪越大的人越积极,那些小年轻反而有点不屑。让那些老人忍不住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现在的年轻人眼里只剩下钱了。
不屑归不屑,孝道还是要遵守的。只要家里的老人发了话,就是再不情愿,年轻人也得乖乖的遵循。
说实话,得知村民的踊跃后,唐伟东多多少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