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东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建议罢了。
随着开放的深入,宝洁等一种国际洗化巨头,纷纷进来抢滩种花家的市场,狼真的来了。
在宝洁、联合利华、汉高等巨头们进入国内市场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的产品,国内民众根本就不认,整个日化市场,还是以国内的品牌为主。
国内的品牌,不是不能打,而是后来“被”投降、“被”缴械了。
这些国际巨头们,眼看用正常手段竞争不过国内的品牌,直接就耍起了流氓。仗着自己口袋里有钱,利用资本的优势,打着合资、合作、收购、帮助国内企业发展的旗号,开始“剿灭”本土国产品牌。
就比如洗衣粉行业,即便是巨头们进来后,依然是本土品牌一统江山。
当年可是号称“两猫”一统天下,这两猫指的是“南白猫、北熊猫”。
面对国内品牌的强势,宝洁等一众外资巨头的、所谓的“高端”洗衣粉,在国内根本就卖不出去。
于是他们就挥舞着钞票,以合资的名义找到了京城日化二厂——也就是生产熊猫洗衣粉的企业。于明年,也就是94年,斥“巨资”一亿四千万人民币,买断了熊猫品牌五十年的使用权。
还是咱们国内的企业太“天真”,没有经历过资本市场的毒打,还以为宝洁是来“送温暖”的呢,如同九十年代被外资收购的那绝大多数品牌一样,喜滋滋的就答应了人家的要求。
可惜,他们马上就见识到了,什么叫资本家的险恶。
买断熊猫品牌使用权后,宝洁原封不动的照样售卖熊猫牌洗衣粉,但就是将价格提升了一多半。
仅这一招,就让熊猫洗衣粉的年销量从六万吨,降到了四千吨,你就说他们阴损不阴损吧。
就这还没完,宝洁更是直接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了熊猫洗衣粉的包装袋上,借用熊猫品牌的优势,替自己做宣传。
趁着熊猫洗衣粉市占率的猥琐,宝洁趁机推出了自己的、汰渍、碧浪等品牌的洗衣粉,借用熊猫的销售渠道来抢占市场。
等到京城日化二厂反应过来,熊猫品牌早被人家给废了,即便是最后拿回来,也死的硬邦邦了,再没有了还阳的可能。
不过,国内的日化用品企业,也不是全部都是软骨头,见了资本的支票就下跪的,总有几个头铁不服输的人会站出来。
不过,这些话他也就是在心里想想罢了,看唐伟东是不打算说的模样,他也不能强行逼问。
这厮能搞那么高级别的人,真把他惹急眼了,谁敢保证他不能搞自己?就凭两人之间,那点可笑的关系吗?反正杨春是没这个信心的!
他一直在怀疑,那几个人的落马,跟唐伟东有脱不开的关系,今天终于得到了验证。不管怎么说,他心里憋了这么久的一个谜团,总算是解开了。
但随之而来,一个新的谜团,又产生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小子这几年到底有了什么样的“奇遇”?杨春自认为是亲眼看着唐伟东长大的,可现在给他的感觉,却是越来越看不透这小子了。
“好吧,既然你不想说,那我就不问了。”杨春带着无限遗憾,意犹未尽的说道。
唐伟东敢当着他的面认下这件事,也有着展示实力,和一点示威的意思在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不需要再像之前那样,遮遮掩掩的猥琐发育了。有时候适当的展现一下,自己所拥有的实力和能量,会给自己避免一些麻烦,也可能带来一些好处。
最现实的就是,可以给自己的产业,再加上一个保护罩,使之可以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安稳的发展环境。不管谁想动自己,都要先考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