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总点点头,仿佛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然后像是开玩笑似的对唐伟东说道:“嗯,发债确实不失为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真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还需要像唐总这样的、爱国富商们的大力支持呢!”
“哈哈哈”,唐伟东大笑了起来。
说来说去,铁总还是打起了自己的主意。也是,放着面前的这个“大菜猪”,要是不沾点油水下来,那铁总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嘛。
唐伟东也没当回事,夸张一点的说,我国的国债,比美债都坚挺,甚至都能做到溢价发售。
买到之后不一定能大赚,但至少能保证不赔本。这对资本所追求的避嫌和增值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对唐伟东来说,买一些也完全不是问题的!
于是,唐伟东正色的说道:“我别的能耐没有,就是手里还有点闲钱。这些钱,总归是要拿出去投资的。”
“只要国内确定要搞拉动内需,投资基础建设,还能允许我旗下的生意,进入到这一战略项目中分一杯羹的话,些许资金不在话下。”
“我可以想正式向铁总承诺,国内为此发行的国家债券,我一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设上限的购买!”
唐伟东把话说的这么满,可不仅仅是为了装逼,也不是受到什么“高尚爱国情操”的召唤,纯粹就是把这当做是一桩生意来做。
要知道,从一九九四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来到历史最低点后,往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处于上升、走高的状态。
从八块六人民币兑换一美元,一直升值到五块多钱兑换一美元。
现在把手里的闲钱,换成国债,除了能保值、避嫌、赚利息之外,从汇率升值上还能得到一笔收益呢。
何况,能以此为敲门砖,参与进这个九万亿投资规模的基建项目,从中分一杯羹,赚个盆满钵满,那又是一笔大进项。
反正不管怎么算,最终都是会赚钱的,既然如此,这样的买卖,为什么不去做?
铁总沉吟了片刻后,第一次开怀大笑起来,他向唐伟东伸出手,笑着说道:“好,这个‘买卖’,我跟你做了。”
唐伟东伸手跟铁总握了一下,同样笑着说道:“好,那就提前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待这次金融危机过去,我的资金就可以抽调出来,‘支援’、参与进国家建设中来了。”
“由国家直接出手干预经济,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方面释放、消化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也能将大批剩余的劳动力,充分的利用起来。”
“这样既能拉动经济,又能解决掉一个不定时炸弹,目前来说,我觉得这应该是最合适,或者夸张点说,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有关方面也做过相关的分析,一万亿规模的投资,至少就可以带动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人的就业。
这种投资基础建设,拉动内需,消化劳动力的方式,对目前的国内来说,还是相当实用的。
铁总眼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思的看了唐伟东一眼。
因为此时铁总自己的手里,还有一份跟唐伟东所说的方案,极为类似的方案。
而且那份方案里面的内容,甚至比现在唐伟东所说的,还要更详尽一些呢!
提出这个方案的,正是当年抱着一个篮球,游到大陆“投诚”的、此时担任北大国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航康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后来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一夫先生。
在铁总的眼里,两人的方案大同小异,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也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看来,唐老板的手底下,也是“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