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的风吹在身上让人忍不住一阵哆嗦,楚荇借着衣袍的遮掩稍稍动了下膝盖。
今天是新年头一天,五品以上的命妇都要进宫拜见皇后,说起来是无上荣耀,可是做起来就不怎么舒服了。
一天折腾下来,好不容易回了家还要把宋家三房的人聚在一起吃顿家宴,男女分席,中间隔着屏风。
女人这边有宋二夫人和三夫人在座,且各自带了一位小姐,五人以楚荇为尊。
男人那边有宋家二爷和三爷,宋家二爷带了两个儿子,三爷带了一个儿子。虽然宋谦勤不在家,宋家两兄弟还是给他空出了主座。
宋家二夫人三夫人是两兄弟定居曼城时另娶的。当年宋家举家被流放,流放途中宋家两位夫人受辱后自尽,宋家人奋起杀了官差南走曼城,隐姓埋名过起了市井生活。
后来宋谦勤被找到南下与兄弟会合,不久又起复任了泰城守备。宋家两兄弟虽然在大皇子的周旋下也免了罪责,但参与夺嫡是刀口舔血之事,且二人并无官职在身,最终被宋谦勤要求留在了曼城,直到后来大皇子党形势一片大好才全部进京,算来也只比楚荇早进京半年。
宋家二房三房的夫人都是在宋谦勤起复后娶的。当时虽然二人并无官职,但看好大皇子登基的大有人在,时人信任姻亲,再没有比嫁个女儿给纯大皇子党更能表明站队之意了。最后宋家二爷娶了甄家二房大小姐,宋家三爷娶了龚家二小姐。
当日白氏能带着林安健入甄氏族谱,除了宋谦勤以利益做交换,宋二夫人也出了不少力。虽然宋二夫人并不知道她出力的对象是谁,楚荇还是对她抱有谢意。
至于宋三夫人,楚荇不知该如何评价,只能说是个非常矛盾的人物。
当时宋家起复有望,宋家两兄弟还愿意在曼城娶亲,是因为担心以后回京再娶京都贵女,先夫人留下的儿女会受磋磨。娶曼城女子,以后回了京,她们少些依仗,磋磨儿女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
虽然这种想法对于后来的夫人极为残忍,但若不是为了儿女他们也不会续娶。后宅无主母,儿子还好,女儿无人教养,到了年纪也无人带着她参加宴会出门交际,婚事必然成大问题。
二人出于此种考虑娶了曼城女子,同时又因为自己的做法愧对于新夫人,除了关于孩子的事,其他事情都十分迁就妻子。
宋二夫人看得明白透彻,甄二老爷在她嫁进来前也跟她说得明明白白,“宋家二房无爵位,嫡长子会继承大半家产,你切忌眼红。宋家二郎会在曼城娶亲八成是想孩子过得好,先夫人死在流放途中,只怕其中还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缘由。你嫁进去后好好待那三个孩子,做好分内之事。以后有了孩子好好教养他,背靠宋家也定能挣出偌大的家业。千万别做糊涂事,结亲不成反成仇。”
初闻此言,窥得宋二爷的想法,宋二夫人有些心冷。但后来嫁进宋家,发现丈夫在除与孩子有关的事外都迁就着自己,渐渐地就放开了心结。二人虽没有伉俪情深,但也相敬如宾。
相比于二房的和谐,三房则是用鸡飞狗跳来形容都不为过。
龚家是曼城新贵,底蕴不如甄家。择妻时,宋二爷曾对弟弟说过龚家是新贵,教出来的小姐只怕性子会有些冲。宋三爷有些犹豫,但后来多番查探,那龚家小姐风评不错,唯一不好的评价竟然是耳根子软,跟性子冲离了十万八千里。这唯一不好的风评反而让宋三爷完全放下心,聘了龚家小姐为妻。
宋家三房有一子一女,是一对龙凤胎,都将将五岁。当年逃亡时,两个孩子才三岁,虽然大人们都紧着两个幼儿,但因为年纪实在太小,最后还是生了病,落了病根。
宋三夫人刚嫁进来时比宋二夫人表现得还要好,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