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逃港潮!(2 / 4)

一系列问题。”

像有些是因为赌博输了卖掉的。

有的是家里唯一一套房产,也想偷偷地卖掉。

还有,他们家人根本不同意的。

等等。

像这些,杨铭并不想要。

老先生点点头,他觉得杨先生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

怪不得杨先生能够在香江那么成功,必定是有他的原因。

接下来。

俩人开始聊正事。

“杨先生,你老家在哪的?”老先生问道。

杨铭来之前,他就考虑过了。

果然,老先生还是提起他老家。

历史上,香江那些华资代表,老先生都建议他们回老家看看,这样才会触发他们改变老家,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动力和念头。

胡应相等人就是回到粤省,甚至老家,看到老家的贫穷,触发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于家乡的热爱。

直接拿钱来进行投资。

特别像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修桥,修高速公路,修发电站。

这些都是需要很多钱。

现在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投在这方面,那么只有依靠这些香江回来的华资。

老先生和杨铭熟悉后,也想多了解杨先生的老家情况。

“老先生,我老家在哪,一开始,我是不知道的。不过,我父母和我提起过。我的父亲杨继荣是五十年代从粤北的龙川县跑到香江发展的,在香江那里认识我的母亲李玉芳,后来就有了我。”

杨继荣从五十年代跑到香江的?

老先生想到了许多。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甚至在这段时间,一直都有国内,特别是粤省一带的偷渡到香江发展。

为什么他们要去香江?

还是因为国内太穷,穷到自己都养不起。

在国内,现在普通农民吃不饱,甚至一个月都没有几块钱。

他们成功偷渡到了香江,轻轻松松几百块,甚至上千港币一个月。

甚至,更多聪明人成了香江的富豪。

想到这里,老先生也是叹了一口气。

“你的父亲和老家还有联系吗?”老先生问道。

“以前应该还有书信联系,我听父亲说过,一直都是断断续续。”

老先生又是点点头。

这个时代,国内真正能够用得起座机电话的,也就是燕京,申城一些机关单位而已,普通人根本就没有。

全部加起来,国内还没有到两百万户。

这种情况下,粤北那边又怎么可能和杨继荣经常联系?

“伱父亲对于老家还有感情吗?”

“有的,我父亲做梦都想回老家看看。”

听到杨铭那样说。

老先生终于松开了一口气。

他也知道,有些人从国内偷渡到香江,几乎是九死一生,这种情况下,他们在香江活下来,怎么可能不对国内有一股怨气?

这样,他们又怎么可能对于国内有感情呢?

他们是千辛万苦跑到那边。

说起杨铭父亲是偷渡到香江的,又不得不说起历史上的逃港潮。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基本结束的内地居民非法越境进入香江的行为,其原因起初是政治原因,后来主要是经济原因。

此后近三十年时间里,政治铁幕却并未将香江与祖国大陆的脐带完全斩断,除了官方有限度的交往,以偷渡为主的民间形式始终活跃,最终汇聚为一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