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知这里面的困难。
“没有,香江自来水公司的人不会来这里,因为收不到水费。”
这一下杨铭算是明白了。
“那你们用电呢?”
“生活用电?只有一部分人有用,大多数人晚上都不开电,那些电怎么来的,我们也不清楚,反正要用电,要给那些人交钱。”
。。。
从赖国文那里,杨铭也知道了许多。
“赖先生,你家住在哪,我想去看看你家?”
啊!
杨爵士要去看他住的地方。
赖国文有些尴尬。
“赖先生,不方便吗?”
“也不是,就是怕杨先生看到了觉得不适应。”
赖国文还是带着杨铭等人离开这里,兜兜转转来到其中一栋楼。
赖先生就住在楼上。
他并不是一个人住在一个地方,而是一群人。
杨铭,麦里思,周恺萱等人在阿sir等人的陪同下。
一路来到那里。
赖国文说道:“杨先生,小心点,这里白天和晚上一样都很黑,楼梯装有电灯,但是经常坏掉。”
现在楼梯道的电灯就没有开,可能已经坏了。
阿sir把提前拿过来的手电筒打开,杨铭才注意到窄小的楼梯往上去。
楼梯的墙壁上,不知道有多脏,贴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广告,看到那些广告,杨铭都觉得很震惊。
这里居然真的是香江,因为从那些广告来看,全部都是犯法的。
在来到五楼。
赖国文敲门后。
里面有人打开了。
赖国文先进去。
“杨先生,请进。”
杨铭往里面进去,当看到里面的时候,他真的被惊呆到了。
因为里面看到的,居然是一个个铁笼。
每个铁笼里面有上下两个人睡在里面,有老人,也有中年人,都是男性,这窄小的铁笼里面,其实,一个人在里面是根本不能完整平直躺下去的,也就是说想睡觉,只能半躺着,或者靠着边上来睡。
短时间还可能没有什么,长时间,这种情况下,腰骨肯定都是弯的。
“杨爵士,这就是我们住的地方。”赖国文说道。
一旁的周恺萱说道:“老板,这应该就是香江的笼屋。”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什么叫笼屋。
刚刚他们看到这些就是笼屋。
香江笼屋,笼屋又被俗称“床屋”,主要分布在九龙等旧楼,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者年长者,是一群老弱贫苦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在罐头似的“贫民窟”里,一张张床位被铁丝网团团围住,犹如一个个笼子;“笼子”里边除了床具外,还有各种生活用品。
这些住在“笼子”里的人被形象地称为“笼民”。
“笼屋”是罐头沙丁鱼似的贫民窟,众多老弱贫苦人聚集在旧楼床位,各以铁丝网围住,一张床位犹如一座笼子,“笼民”因此而得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搭木屋居住是香江贫民解决居所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时有30万木屋居民,半数是香江出生的家庭,或者是1946年以前便一直住在香江的。
六十年代,木屋居民增加到80万。
山区的木屋居民,每500人用一公共自来水管,100人共享一个木盖粪坑,遍地垃圾,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1971年香江一家报纸报道,在九龙一间15英尺乘35英尺的楼宇内住上50人,平均每人占地105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