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老村长问出了大家心里最担忧的问题。
刘稷一边不断的往田里抛扔着手里的秧苗,一边淡定的笑着回答这个问题。
“它能长大,只是可能比大家插秧的产量要稍微减少一成左右,毕竟这样抛出去,它分布不均匀,吸收地肥的程度也不同。”
“只减少一成左右?阿稷,你是怎么知道的?”
刘稷还能怎么知道,亲身经历呗。
哪怕科技再发达,也会遇到老天爷不赏饭吃的时候。
他见过机器无法插秧,全靠双脚双手抢天时,却依旧无能为力的情况。
最后只能选择抛秧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来进行抢种。
只是他印象里的抛秧,间隙比较小,对于水稻生长的地肥消耗比较大。
而这里的水稻亩产本身就低,由于肥力有限,苗株间隙大。
只要每亩地的秧苗数量控制好,产量说不定不会减少。
真相当然不能告诉老村长,刘稷只能举了个切实的例子。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有时候插秧剩下的秧苗,随手扔在田间地头,哪怕东倒西歪,也能结出粮食来,只是大家不打理它,所以收成低,但浇水施肥除虫打理好,和插秧种的没什么两样。”
听他这么一说,村民们顿时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经常插秧累得腰酸背痛时,或是觉得好玩,随手扔几把秧苗。
当时没人在意,现在仔细想想。
等到收割的时候,确实没听说那片随便扔秧苗的地块里的秧苗没长出来。
只听到爹娘抱怨插秧没插规整,割的时候不好下镰刀。
此时见刘稷分析得头头是道,一个个恍然大悟,又追悔莫及。
“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抛秧苗的这个办法呢!”
“种水稻最麻烦的就是插秧,一天下来累得胳膊腿生疼,每次插完秧要缓好些天。”
“抛秧的话,有手就行,站累了还能坐着抛,这回可算是因祸得福了!”
大家嘴上这么说着,但想到那减产的一成左右粮食,心里还是觉得。
能插秧还是别偷懒抛秧,除非真的没工夫插秧。
但眼下抛秧能够解决困境,不被杨财主压榨。
两权相害取其轻,当然要选择进行抛秧,来度过眼前的难关。
是少收一成粮食还是只收一成粮食,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刘大哥,这抛秧就随手一抛吗?”
“最好和插秧一样,调整好间距再抛,当然了,这事不能强求,另外我观察过,越小的秧苗收成越好,泥越稀越容易坐住苗,大家趁着这个好时机,提前薅秧抛秧吧。”
谁也没有怀疑刘稷的话。
毕竟抛秧不成,损失最大的可是刘稷。
村民们转忧为喜,纷纷往家中走去。
吃完早饭,提前步入农忙时令,也省去了这几日晚间巡逻了。
“按照刘大哥教的法子,我家连种的带佃的十五亩地,一天就能抛完。”
“谁说不是呢,赶着农忙工钱涨价,还能出去挣几天高工钱。”
“这可真是因祸得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