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佳的切入点。
说干就干,然而导出视频后,林惜岚却对着剪不掉的自己犯了难。
李菀不理解:“你这么上镜剪掉干什么!美女老师和可怜女娃,封面就这个了!”
她的思路简单粗暴,林惜岚难以反驳,却依旧耿耿于怀。
这份纠结一直拖到傍晚,她用手机陆续拍了不少素材,然而最后挑挑拣拣,还是李菀拍的那一段最自然。
林惜岚的记者生涯很短暂,即兴脱稿也一直是她的短板,哪怕腹稿在胸,也免不了频出意外。
她不习惯对着镜头说话,也不习惯怼着镜头去追询。
正如最后一份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她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
林惜岚失落地坐在书桌前,预用的视频素材反复播放着,拍摄的相机有些远,收音很差,这些都是亟待她解决的问题。
有太多问题了。
她握了握右拳,赵雾同她击拳时的场面依旧清晰,渡进的勇气却不知去了何处。
林惜岚松了掌心,长叹一声。
她突然很想和赵雾说说话,他勇气那么多,再分她一点又何妨。
写画的最后,林惜岚放弃了这些视频,如往常般在专栏里写起了点击量并不高的支教日志,配图是一本被摩挲得老旧的《绿野仙踪》。
这一回她没有犹豫迟疑,直接发布了出去。
那些在视频里难以自然诉说的话,化成更加流畅的文字,轻易地表达了出来。
林惜岚松了口气,感觉自己像一个停在纸媒旧时代的古董,迟早要被新时代的视频浪潮掀翻。
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真诚。
她的账号已经有了些许粉丝,专栏很快收到了回复,不过两三天,捐书的人数便爆发式上升,几乎攒出了小图书室的规模。
林惜岚一边撰文感谢,一边忙不迭整理起这些信息,除了二手书,还有许多热心人士要捐钱为山区买新书,甚至还有主动询问支教事宜的学生。
而文璃又联系了她一次。
账号私信里不乏询问她的背景情况的,但真的清楚她个人信息的依旧是极少数,并没有传扬开。
文璃算是近水楼台,连着几日找她叙旧,还不忘打听赵雾的情况。
——林惜岚才知道她还认识赵雾。
“林惜岚啊你怎么还是这么木!”文璃咯咯直笑,带着几分娇嗔,“全学院就你不知道他吧。”
八卦真是新闻人的动力源泉,赵雾形象佳作风好,再低调也难逃魔爪。
只是和另一个圈子到底有壁,林惜岚那些和赵雾沾边的流言没能飞出围城,校内传播近乎于无。
人人都用促狭的眼光打量她和周宴,却无人知晓赵雾也曾为她拉开车门。
林惜岚也不反驳,只笑:“那你可以直接去采访他。”
其实不必追着她来询问,她不过是失业返乡,对方才是更值得报道的天之骄子下基层。
可文璃显然清楚什么更能调动观众情绪。
她磨人的功夫很有一套,林惜岚读书时代就没被她少哄着干这帮那,然而这大半年的时光磨掉了林惜岚的好脾气,把她翻砂得愈发尖锐起来。
文璃遗憾地挂断了通话。
捐书的行动很快,可以说是相当顺利,林惜岚微信多了许多好友,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好心人,她没有和机构组织合作,然而这些陌生人依旧怀揣着信任,给她寄来了一箱箱书。
困雀山的邮寄相当不便,驿站只到山脚下,从第一个包裹抵达开始,林惜岚就开始了每日上下山的辛劳生活。
蔡平安不知从哪家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