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嘟冒着热气的水。她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对公子更加上心。
吹灭蜡烛,两个心怀各异的人拿着自己的盒子,离开大厅。
屋外的雪,似乎下起来便不会轻易停止,一层又一层,堆叠在城楼里,覆盖在山野间。
一座山丘的道观里,夜深人静之时,某间房里仍闪着烛火,若是仔细俯耳倾听,似能听见低声吟诵……
*
去学堂的日子是难得的好天气。
窗外天蒙蒙亮,附近人家的鸡鸣一声叠一声,此时的司晏已经起床穿戴妥当。
她穿着普通的暗蓝夹袄,头顶用木簪别发髻,手执鱼尾灰的书袋,是再寻常不过的小童打扮。
时辰虽不晚,但许多谋生的寻常百姓早已开工多时,街上的店铺陆陆续续开张,路上的行人并不算少。
不过原主之前的遭遇,司晏可没有忘记,她还是文离随行,待之后日头长些,再选择独行。
文离把司晏送到私塾后,正打算离开之时,感觉自己的衣角被拉住,她不解地对上司晏的眼睛,就见司晏从兜里拿出个小荷包丢给她:“我猜你会用得上。”
文离捏了捏荷包,临走之前扔下一句:“晚上来接你。”
望着文离离去的背影,司晏无奈笑了笑,这话说的,好像把孩子丢在幼儿园的家长。
这个时候,学堂已经来了不少学生了。
司晏作为初学者,自然是被分到了启蒙班。看着那一个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小萝卜头,司晏倒没什么压力。
她自觉坐到最后一排角落的位置,把文具和课本整齐放到桌面上,挂好书袋后,司晏就坐在那里翻看课本。
她是中间插进来的,庄夫子询问她是否跟得上课程,司晏自然回答可以。春节期间,她常待在家里温习功课,甚至把这学期的内容都预习一遍,这是她在现代读书时候保持的习惯,方法正确,又持之以恒,最终的效果是显著的。
陆陆续续进来的人,发现教室内多了个新面孔,也只是多看几眼,便去自己的事了。
大约过了一刻钟,一个留着长胡须的夫子慢吞吞走进教室,他扫视一周,摸清班里的缺席情况后,便让每个人学生拿出课本,开始跟着他诵读《千字文》,他念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度过了枯燥乏味的晨读,接下来的学习,就是从讲授“四书”开始。先生翻开《论语》,把司晏叫了起来,介绍道,“这是各位的新同窗,叫司晏。司晏,你背一背这一页。”
司晏知道夫子是想测测她的水平,幸好她早有准备,十分流利地背完了要求的段落。
夫子点点头,让司晏坐下,继续讲解下面的内容:“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私塾是不提供饭食的,所以学生需自备餐点。
待中午散学后,学生们三五成群走出教室。家境稍好的,其书童早已备好午饭,提着食盒殷勤伺候,家境贫寒的,则拿出自带的咸菜馒头,找个角落吃起来。
所幸住的地方离私塾不算太远,司晏收好书袋,步履匆匆赶往家中。
她刚跨进院子,就见木昭昭一副准备出门的架势,她忙叫住木昭昭:“你这是打算出去?”
木昭昭反倒问起她来:“公子,你,你怎么回来了?我,我正打算,给,给你送饭呢。”
司晏把书袋一放,说道,“外头凉,何必跑一趟,我回来用饭就行。”
木昭昭的厨艺不错,菌汤鲜香浓郁,肉丝软而不烂,配上一碗米饭,司晏忍不住发出满足的喟叹。木昭昭的手艺与她和文离比,不要好太多。
司晏夸了夸木昭昭,顺便提了句文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