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被李素下令半请半强迫地带进了晋阳县衙住下。
嘴上说得客气,实际等于将他软禁。
接下来李素仍忙着指挥禁军搭建棚帐,而小屁孩李治仍旧跟在他身后。
像一块粘稠得甩都甩不掉的鼻涕,时不时提出一些幼稚的麻烦的问题,用来刷存在感……
脸上永远只有两种表情,要么蠢萌,要么写满了无知。
李素被烦得不要不要的。
“李兄,你猜那个姓周的地主到底知道些什么?”
“难不成晋阳百姓不见跟他有关?”
李素:“……”
“李兄,我们为何不下令对周抻严刑拷问?”
“这样不是更直接吗?”
李素:“……”
“李兄,我们为何不把所有禁周派出去寻找逃难的乡亲?”
“或许他们躲起来了呢!”
李素:“……”
李素想叹气,这位是他的队友啊。
可是表现得这么白痴,早早有了猪队友的一切潜质,他
该怎么办?
情不自禁地开始犹豫要不要给长安送道奏疏请求换队友……
与此同时!
长安城。
四道雪灾,数以十万计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城。
很自觉地在长安城外的平地,或乡村安扎下来。
难民们很平静,也很有素质,不吵不闹。
只是静静地聚集在一处,抬着迷茫无神的眼睛,看着长安城巍峨高耸的城墙轮廓。
繁华国都,熙熙攘攘!
看似与都城毫无关联的雪灾,如今长安城的每个人都察觉到,原来雪灾已与自己切身相关了。
长安九城增派了守城门的府兵,左右武周和羽林禁周纷纷执戈上街巡弋。
就连城外南北两大营操练的府兵也紧急调动起来。
君臣聚集甘露殿,接连几天没合眼,商议安置难民之事。
最后得出了结论。
一则以抚,二则以疏,三则以防!
抚的意思很简单,自然是赈济,安顿,调动官府,动员富庶商贾开粥棚。
并在城外搭建棚区安置难民,不使一人饿死冻死。
疏的意思是疏导,不使难民太过集中。
动员并将他们安置到长安周边的邻县,并允周边邻县开官仓放粮赈济。
至于防……自然是戒备提防!
不管怎么说,城外聚集着十万计的难民,对长安城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所以拱周长安的各周全
都调集起来,分别驻扎在难民聚集地带周围严命以待。
李世民一声令下,城外很快开始搭建棚帐。
有意思的是,和晋州一样,难民区的棚帐也分好了区。
小屁孩李治早就将棚帐分区之法报于长安,并在奏疏里详细述说了分区的好处,可以避免多少弊端等等。
就在难民三三两两聚集时,长安城迅速做出了反应!
粮商开仓出粮,一车车的粮食运出城外。
有的粮食是以官府名义暂借,有的则直接打出了商号的旗幡,冠以商人姓氏白送。
于是城外棚帐的用餐区内,除了固定的官府赈灾点以外,随处还可见某某商号善棚善粥等等旗号。
一时间旗幡遮天蔽日,漫天飞扬。
就连一些家境尚只能温饱的百姓人家,这时也主动从家里分出一部分粮食。
篮子里揣几个烙好的面饼,搁几个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