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此英主,必然极有主见。”
“不会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他做的每一个决定必然都是对国家有益的。”
“大唐送公主和亲,或许短期能和平友好。”
“然而两国相邻,交集太多,无论对吐谷浑的争夺,还是两国贸易,或是边境一城一地之摩擦。”
“一旦遇到争执,以松赞干布的秉性,又有吐蕃强大的军队支撑。”
“他怎么可能为了区区一个和亲的公主而选择妥协?”
“所以臣建议,要和亲可以,但是得把吐蕃打服了再和亲!”
“如此一来,从肉体到灵魂上双重施压。”
“就算下一代是……是昏庸皇帝,但这些蛮子一想起当年贞观之威,必然心有余辜,不敢放肆!”
“如此,才能保证陛下的包容之策,数代长久也。”
听完,李世民面色不善,重重怒哼一声。
李素含笑不语,他看出了李世民的内心独白。
肯定在骂松赞干布是抄袭狗……
李素喜欢大唐的生活。
从刚开始时的抗拒,到接受,到最后慢慢喜欢。
正因为喜欢,才慢慢投入感情。
大唐的某些优点甚至是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都缺少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比如直爽豪迈讲道理的纯朴风气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和亲制。
和亲制确实是个好制度,至少目前来说非常高明,但就怕后代出一
个坑爹货……
把大好局面,搞得一团浆糊!
如此一来,何不如不做,毕竟这个计划的时间跨度太长了,谁知道百年之后天下会成什么模样?
牺牲这一代的幸福,去换下一代的幸福真的值得吗?
更何况下一代人会不会领情,天知道……
“爱卿之意,和亲制不可取?”
李素点头道:“臣以为,确实不可取!”
李世民叹道:“然则诸国朝拜臣服,皆以大唐为宗主。”
“求娶公主亦是为了边境安,诸国遂以娶得大唐公主为荣。”
“若大唐不再送公主和亲,先不论融合之大业,边境安宁何所得?”
“若无通姻之好,诸国君主心中不安,怎知不会心生异志,徒生事端?”
闻言,李素平静地回答:“诸国之荣,却是我大唐之耻!”
“诸国若欲求得心安,为何将他们自己的女儿嫁来大唐?”
“陛下十数皇子,皆是人中龙凤,任选一人赐婚,也不会委屈了她们!”
“如此,两国仍是通姻邦交,边境仍然安宁,大唐是天朝上国。”
“一无战败,二无心亏,岂有将本国公主赐赠番蛮之理?”
听完,李世民苦笑摇头。
李素的话有道理,关于和亲之说,随着大唐这些年国力军力愈发强大,李世民对异国番邦的政策也渐渐有了改变,这种改变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和自信之上的。
自古皆贵中华,贱
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是李世民亲口说过的话。
这句话充分看出大唐对异国番邦的民族政策倾向!
独爱之如一这句话说得简单,可做起来却很难。
既要照顾各国君主的情绪,尊重他们的风俗人情,同时传播汉家文化,也不能委屈了自己。
于是软中带硬,恩威并济便成了大唐对所有异国的态度。
可是,大唐要让万邦臣服朝拜,要让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