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源他大致了解了,而且他更明白。
五国使节赶在吐蕃使团即将离开长安,远赴吐蕃的前一天群殴。
并且在吐蕃赞普的婚事里突然横插一杠子!
无论发动的时间、事件、和仿佛约定好的说辞都赶得非常巧。
太多的巧合凑在一起,若李世民还没发现其中的蹊跷,这么多年雄才伟略的天可汗也就白当了。
这是有人在背后搞事情啊!
看着案头上刺眼的五份国书,李世民的眉头深深拧了起来,面色也越来越阴沉。
破坏既定的和亲国策,打乱他对大唐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的战略布局。
此罪,不可恕!
突发事件在当日金殿争执的那一刻,便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
朝会不欢而散,散朝之后李世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身边的太监派出了宫,此刻他正在大殿内等着太监的消息。
事非寻常必有妖,李世民不信五国使节异口同声求婚的背后无人撺掇怂恿。
无论这个人是谁,查出来必须严惩!
太监的效率依然如往常般高效快速。
李世民没有等多久,太监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外,形如鬼魅,貌若阴魂。
像一道永远见不得光的影子,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做着阴暗的事。
李世民对太监毫无征
兆的出现没有任何反应,他仍垂头看着案头上的国书,仿佛对着空气说话。
“查清楚了吗?”
太监恭敬地躬身:“线索断了。”
李世民嗯了一声:“看来颇为老练,不是新手。”
“跟朝臣或门阀脱不了干系吧?”
太监摇头:“老奴只查到昨夜有人秘密见了五国使节,不知商量了什么。”
“那人身份神秘,不知面貌。”
“那人走后一个时辰,五国使节便与吐蕃官员动起了手,显然六国使节恶斗并非一时意气。”
“而是早有预谋,针对吐蕃使团的预谋!”
李世民皱眉:“然后呢?线索至此便断了?”
“是,那个神秘的人来去无踪,无迹可寻。”
“知其身份者,只有五国使节,老奴无法对使节动手问讯,线索到这里只能断了。”
李世民面色一沉,冷冷道:“太监,这件差事你办得令朕很失望!”
太监双膝跪倒,语气却仍然平静:“老奴罪该万死。”
李世民哼了哼,道:“起来吧,太平日子过久了,你和你那些手下都懈怠了。”
“你要记住,你是朕的眼睛和耳朵!”
“朕当年刚即位时,整个天下的一举一动皆在朕的掌握之中。”
“如今却连区区长安城的动静都查不出来,这是
你的失职。”
“是,老奴知罪。”
太监停顿片刻,忽然又道:“虽然老奴查不出与五国使节见面者何人,但老奴却查到了另一件事。”
“或许与和亲吐蕃有关。”
“何事?”
“老奴查实,任城王之长女,陛下新册文成公主殿下,与真腊国王子似乎有私情。”
李世民猛然抬头,目光如利剑,紧紧盯住太监。
“私情?文成公主与真腊国王子?”
“是。”
李世民脸颊抽搐几下,神色越来越冷峻了。
“道宗贤弟可知此事?”李世民语气阴冷地道,这个问题很重要,它考验着天家手足的亲情。
“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