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和范阳卢氏两大门阀,给王氏的掌门人挖了个巨大无比的坑。
王老先生人老眼花一时不察,不小心一头栽了进去,摔得灰头土脸……
最后被逼不得不与范阳卢氏翻脸,背弃了两家当初的盟约。
从帮凶摇身一变,变成了污点证人……
这个坑不可谓不深,栽得不可谓不痛。
至于范阳卢氏就更不必说了。
晋阳之乱本由卢氏暗中筹谋,最后被李素逼得走投无路!
不但硬生生连根拔起卢家在晋阳的分支,而且那家分支的全家老小全部被自杀!
长安城李世民的反应更是激烈凌厉,范阳卢氏经此一事后可谓元气大伤。
大家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可两大门阀终究还是把这笔账算到了李素头上。
毕竟连乡下人都知道买柿子选软的捏,门阀再厉害也不敢跟李世民叫板。
而李素和李世民两厢比较,当然是李素看起来更软更可口……
结下这两桩仇怨,两大门阀的眼睛都时刻冷冷地盯着李素。
李素平日逍遥懒散,不惹事端也就罢了,两大门阀如同狗咬刺猬没处下嘴。
然而一旦李素出了事,他们必然一哄而上,将落井下石四字表现得酣畅淋漓……
这次李素晋爵闹出了风波,两大门阀倒也不至于欣喜若狂。
毕竟李素只是一个人,他的分量还没大到让门阀将他视之为劲敌的程度。
但是顺手推波助澜还是不介意的。
长安城最近因李素晋爵而闹得沸沸扬扬,与两大门阀在背后的动作有着直接关系。
门阀反对,朝臣反对,李素的态度却仍然悠闲逍遥。
说到
底,他其实对这个新封的县公爵位并不在意……
李世民晋爵之时李素便非常清醒地衡量了利弊。
总的来说,如今他这个年纪贸然晋爵县公,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如果李世民被朝臣和门阀怼得收回了晋爵旨意,对李素来说反倒是松了口气。
只可惜此事由不得李素反对,人家好心晋你的爵,你反倒不领情。
看在李世民眼里可就不止是矫情那么简单了,这叫不识抬举……
李素的悠闲态度可以理解,他本就是散淡的人。
令人奇怪的是,无数抗辩奏疏雪片般飞进太极宫,李世民的态度却和李素一样,完全置之不理!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
尚书省总理奏疏归类和反馈之类事宜,房玄龄不得不进宫请示李世民对晋爵一事的回复。
李世民却笑而不语,不予答复。
晋爵第四天,丰禹村李家又来了客人。
这次的客人很多,足足有十来人!
一群人领着各自家中的护卫,上下加起来共有数百人。
出了长安城便直奔丰禹村,进了村口仍放马疾驰,数百骑从乡道上一掠而过,扬起漫天尘土。
正是气势如虹,鸡飞狗跳,如同一群盗匪进村洗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