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了口气,李世民接着道,“东征已是定局!”
“李素啊,说说吧,怎样才能东西两头兼顾?”
“朕知道你有办法,快拿出来,莫让大唐关中子弟多增伤亡。”
李素苦笑道,“仓促之间,臣哪里拿得出办法?陛下这是在为难臣。”
“朕不管,今日不拿出个办法,你别想回去!”
“晚上就睡在大殿的门廊下吧,朕让人给你一床被褥。”
闻言,李素面色愈发苦涩,不讲道理的传统难道是大唐君臣的特色?
可你们就算不讲道理,也不能专挑我这种软柿子吧?
想归想,李素还是只能认认真真的想办法。
李世民也不急,慢悠悠地端起茶盏,浅浅地啜一口。
然后抽空斜瞥他一眼,非常的居高临下……
良久,李素终于站起了身,“陛下,臣,呃……臣以为……”
李世民不满地皱起了眉,“有话
快说,结结巴巴的故弄什么玄虚。”
李素苦笑道,“臣只有一个折中的办法。”
“或许……可以两头兼顾!”
李世民拂了拂衣袖,道,“说。”
“西域征焉耆王之战,恐怕是免不了了。”
“大军已开拔,五万兵马人吃马嚼的,每天耗费粮草无数。”
“将来若真打起来了,耗费的粮草更多!”
“此战若西突厥也参与进来,年内西域怕是平不了。”
“所以,臣以为,不妨让侯大将军采用拖字决……”
李世民愕然,“拖?”
“对,拖!”
“对焉耆国,当迅若疾雷,快速平定。”
“焉耆战力不强,侯大将军可直抵焉耆,对焉耆痛下杀手,将焉耆国完全灭了。”
“至于西突厥那边,他们若选择袖手旁观自然最好。”
“若他们也出兵,那就让侯大将军拖着他们。”
“如何拖?”
李素缓缓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所以这一战,需要的是政治上的配合!”
“陛下从长安派出使臣,与西突厥谈判,谈判的内容就是两国友好互不侵犯。”
“这边谈着,侯大将军那边打着……”
“谈判需要技巧,也需要军事上的默契配合。”
“谈得有进展了,侯大将军那边不妨暂停动作,给西突厥人一个假象或希望。”
“若谈
得不顺利,侯大将军便对焉耆穷追猛打,并且积极联络西域诸国共同反西突厥!”
“一边打,一边谈,拖个年。”
“如陛下所言,让战事陷入僵持胶着之势。”
听完,李世民不解地道,“战事僵持,旷日持久,这不正是朕担心的吗?”
“如此一来,大军粮草何以为继?”
“国库照样也耗费不少!东征怎么办?”
李素笑道,“所以臣刚才说了,以迅雷之势将焉耆国灭了。”
“然后……可命侯大将军以战养战。”
“以战养战?”话到这,李世民神情微动。
“汉朝的霍去病将军,率孤军深入匈奴数千里,灭匈奴部族无数!”
“他们是骑兵,一日奔行数百里,朝廷的后勤补给怎么可能跟得上?”
“无非是每灭一部族,便屠其牛羊,掠其粮草充为军粮,这便是以战养战。”
“侯大将军若灭了焉耆国,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