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荒凉,给石小凡的印象就是,大汉帝国建立之初,一片荒凉。
甚至,石小凡一度怀疑这里有一种上古蛮荒的影子。到处都是荒草丛生中,偶尔有几户人家也是残砖断瓦。
天下苦秦久矣,这话要从两面去看。秦亡,天下纷争才是苦天下的根源。连年的战争,使得百姓们民不聊生。
沿途,路过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村落,夏侯婴笑着跟石小凡说道:“石英雄,怎么样,此地是否很是繁华。”
石小凡有些汗颜,不知道这夏侯婴是不是对繁华有什么误解。这个几十个人的村落也叫繁华。
“嗯,夏将军,这不叫繁华,叫寒颤。”石小凡说。
夏侯婴一怔,讨了个老大没趣。此地这么多人口,鸡犬相闻居然还不繁华。
就连旁边的狗腿子二虎都听不下去了:“夏将军,这么小的一个村子,何来的繁华之有。像是我们大宋,那才叫人声鼎沸,处处都是人。这种小村子,我们那里除了深山野林里是没有这么小的村子的。”
夏侯婴一怔:“大宋?”
石小凡笑笑,慌忙岔开话题:“夏将军,这里离着代谷有多远。”
“哦,还有七十多里吧。”
石小凡点点头:“这么说,今晚我们得在路上过夜了。”
这个时代很奇怪,秦汉时期
,既有春秋诸侯国的遗风,又有后世乱打一气不讲规矩。兵不厌诈,也是在后来,慢慢才开始的。
如果说石小凡最想穿越的朝代,其实就是春秋时期。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真的是懂文明讲礼貌。到了后世,这才是礼崩乐坏。
春秋时代,还是相对较为礼制,周礼还是有人遵守,周天子还是有人尊敬。人们行事也要依礼,战争也不能例外,毕竟是礼仪之邦嘛,打仗也要讲规矩的。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兵家的那些阴谋诡计之类才大规模的运用于战场。
而且那个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双方先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也非常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
什么叫规矩,这才叫规矩。若是不讲规矩乱打一气,就会受到世人耻笑,而且还会被群起而攻之。更重要的,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称为“战士”。
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即野外,因此称为“疆场”和“野战”
。
而且打仗也不是以杀人为目的,更多的像是一种威慑。比如,双方都会出动战车。这战车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乱打。
首先不管你势力大小,军战车数量均等。你不能自己比人家战车多,就仗势欺人。这是不讲规矩,不讲武德的。
即敌军出动八辆战车,我方也只能出动八辆战车。作战时双方在战车上来回的厮杀,也就是你个人驾驶的战车只与对面的那辆敌军战车作战,不和其他敌军战车交锋。这,也是规矩。
还有就是,敌军战车没有摆好,我方不得击鼓进军。必须双方的战车都排列好了,双发才会打招呼“你搞定了没有?”
对方回答:“尚未,你先等等,我修修车轱辘。”
这个时候,你必须耐着性子等。直到对方修好车子,跟你吱一声:“好啦,打吧!”
那就开打
然后是双方战车对冲,车上的战士用戈互相敲击。那时候没有铁,都是青铜戈。战车互相对冲交错之后,第一个回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