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陛下,中大兄皇子恳请吾皇陛下,倭国国主自此撤去天皇称谓,衷心侍奉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大兄皇子听到了李治的戏谑之声,立刻跪地俯身,给李治三叩九拜,完全没有一国国主的尊严。
实际上中大兄皇子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李治的一言一行看似普普通通,实际上有着很深的深意。
能够听到弦外之音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李治看此人如此上套,很是点头不断地称赞,看来孺子可教也。
“倭国局势混乱,孰是孰非朕一时间还有些摸不到头脑,中大兄皇子言之过早。”
李治的回答,似乎对中大兄皇子的表态不是很满意。
这也让中大兄皇子不由得一阵头大,后脊背也感觉到阵阵发凉。
难道是大唐对倭国不满意,有吞并倭国之心?
眼珠转了转,中大兄皇子跪爬了几步,爬到了李治的脚下,抬起头来,艰难的望着李治。
“陛下,既如此,那就让倭国消失在历史之中吧,从此以后再无倭国,设郡置县全凭陛下发落。”
额?
中大兄皇子这么一说,到是让李治不好意思了。
他虽然军力占优,荡平倭国也不是多难的事儿
,但是凡事都得讲理才能服人。
倭国国主一没有罪孽深重的恶性,而没有丧尽天良的失德,大唐一句话就灭其国,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自古有言名正则言顺,国家之间的攻伐也是要讲究策略的,凡事被大唐灭国的都是主动作死的。
可以说不作就不会死,虽然倭国在白江口主动作死,但是随后中大兄皇子就知错就改,不断地派出使节向大唐赔罪认错,态度十分端正。
这就让大唐师出无名,而且倭国国贫民弱,也不是李治的下酒菜。
除了位于本州的那座即将被李治开发,日后举世闻名的银矿之外。
“中大兄皇子,你误会朕的意思了,如今皇宫被焚之一炬,忠于皇族的力量还有多少?”
李治也怕下不来台,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想怎么着?难不成真的要断了倭国皇族的血脉不成?
再说了,倭国人也是十分的愚昧愚蠢,你用王化去教育他们,有些为时尚早,再加上语言不通,各项工作难于展开。
还是让倭国人管理倭国人比较靠谱。
这也不是危言耸听,倭国群山环绕,因为高山阻隔,甚至两个村子之间就是不同的口音和腔调,说的话
大部分都听不懂。
交流起来简直就是手舞足蹈,外来势力还真的有些玩不转。
“吾皇陛下,某虽不才,但是用不了几天就可以聚集数万大军,讨伐叛逆苏我入鹿。”
中大兄皇子也听出来李治的真实意图了,只要他能够重新挽回颓势,那么倭国还是由他说了算。
本来搞定苏我入鹿就是中大兄皇子日程上的安排,只不过从突然袭击的盛宴上缉拿,变成了凭借各自本事的阵营对决。
虽然中大兄皇子上有一些颓势,力量的对比上可能有些不足,但是李治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对于这一点中大兄皇子心里很清楚,不管他和苏我入鹿之间如何决一胜负,李治都会插上一手。
因为从李治御驾亲征来到倭国这座偏离王化之地孤悬海外的岛屿,就能看出来,李治势在必得。
时间重于一切,别的中大兄皇子可能不是很清楚,高句丽的存在绝对是李治的心头大患。
所以为了今早的平定韩半岛局势,李治可能比中大兄皇子都着急,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