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帝,是前朝大楚的亡国之君楚昭清。两百年前,八岁的太子楚昭清登基为帝,改年号为熙和。三年后,大楚恰逢天灾,江南起义。国家陷入战火,百姓生计凋零。
小皇帝楚昭清还来不及有所作为,三个把持朝政的股肱大臣却有了异心。他们同时发动政变,将巍巍大楚分为了周,秦,晋三国。并且一起联手杀了楚昭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楚。”
她知晓邱浩然不会无缘无故出此题,但是朝政一向是萧家和郑家分庭抗礼。皇帝正当壮年,大权在握。哪里来的瓜分国土的逆臣呢?
趁着左右无人,悄悄问道:“殿下说的是什么人?”
“驸马爷看这天下谁说的算呢?”太子反问她。
“当然是陛下呀。”她一愣,想了想觉得不可思议。眼看太子似笑非笑看着她,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陛下有问题?!
太子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却是笑道:“驸马爷,你熟读诗书。要知道宫中重视“君臣忠孝”四个字。我是储君,方才你进来不对我请安,已然是不敬了。妄加议论陛下的圣裁,更是不忠。”
几句淡淡的话,其中的分量却很严重。云缨连忙补了一个参拜之礼。抬头,却看太子又闭上了眼。却是不再言语。
东风飕飕,雪花飘飘。她还想问点什么,奈何太子一直无视她。虽然同窗读书快四个月了。然而,每一次上课都恪守君臣之礼。下了课,又是各回各家。也并没有什么交集。
片刻之后,轮到她进屋考察了。今日的邱浩然果然不留情面,经史子集面面俱到都要考察。幸亏她准备多日,有条不紊地背诵了出来。错一个字,就要她从头开始背。背完了书,再当场做了《论熙和帝之围》的策论,才准许离去。
出来之后,看靖王和太子不知正说着什么。靖王满是不屑道:“三哥你也太大胆了,让萧陌去山海关?!也不怕别人说黄毛小儿误国!不错,萧陌是我们当中学问最出色的,那不过是赵括纸上谈兵而已!”
太子不疾不徐道:“江南一役,萧陌不是做得很好吗?”
“以一挡十,有什么好炫耀的!要是我去,不用五万。五千人就够!”靖王忿忿不平道:“劳民伤财,还大肆夸耀功绩!”
听了一会儿,她明白了:朝廷即将派遣援兵前往山海关剿灭突厥的海叶部。郑,萧两位丞相都想抢这个差使。
没心思掺和,刚想走。却听靖王大喊了一句:“京城内外的兵就听三个人的:郑君琰,我舅舅和魏城!你和萧陌的丰台大营算什么东西?!这次出兵塞外,是五大营各抽出一部分来打头阵,萧陌管得住他们?!”
太子冷冷道:“萧陌不是等闲之辈。若是如你所说只有三个人才可管得住天下兵马。那还不如让郑君琰去!”
靖王冷笑道:“骁骑将军景裕和督军伍旭都是郑君琰的人!景裕常年在边疆。手中重兵十万,再加上十万兵丁还得了?!不错,陛下喜欢郑君琰超过我们两个!但是他无分无名,凭什么跟我们争这个差事?!”
云缨愣了一会儿。靖王的言外之意是:陛下怎么会喜欢郑君琰超过两个亲生儿子?这怎么可能呢?看两个少年吵得脸红脖子粗,她准备开溜。结果“咔擦”踩断一截树枝,两个人扭过头,终于发现了她的存在。
她讪笑道:“您二位继续。”
结果不欢而散。
出宫之前,她还想再看一会儿书。便去了修史馆,要了三卷《熙和记事》来读。读完了,外间天色已经晚了。便披上大氅,走了出去。却看巍巍皇宫,一片银装素裹,最是人间美景无数。她轻轻地踏雪而过,生怕破坏此刻的静谧。
快要走到拱门出口时,听到两个声音响起,顿时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