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经验,将湿法炼铜技术发扬光大,可不是为了骗人。
这个时候,他其实正在写作《浸铜要略》,由于钟粟的出现,张潜立刻决定,自己的《浸铜要略》完成后,希望钟粟能够帮忙校对,钟粟一口答应。
看着一片片铁片逐渐析出的铜,钟粟马上突发奇想,自己的骡车设计又有了新思路。
铜这种金属,光泽本来就比较独特,明显比铁要逼格高一些。
自己制造的车上如果能加入铜的元素,绝对可以创造第一个新的卖点。
有了想法自然就要去干,钟粟已经想好了,从
第二批订单开始,马车的某些部位,要点缀一些铜元素风格。
有些人不是想把自己家族的姓氏镌刻到车上吗,如果换做铜色风格,绝对可以亮瞎无数钛合金狗眼。
另外,车上也可以加上一些铜色装饰,虽然对整车的安全性、稳定性没有什么帮助,但绝对会成为下一代车的亮点和特色。
实现起来也很容易,真正重要的部位,就用铜皮做装饰,不太重要部位,将铁构件浸入硫酸铜溶液,镀上一层铜也不错。
钟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潜,张潜一听,也很吃惊,他更多地思考的是铜的工业运用,却没有钟粟想得多。
本来这项技术对于张潜就是专利,既然钟粟对情况非常了解,张潜也无话可说。
钟粟有对张潜的炼铜设备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使用的铁片明显纯度太低,这样虽然照样能够置换出铜,但显然影响到了置换的纯度和速度。
“张先生,我倒是有一个建议,不知道你愿不愿意采纳?”
“钟先生的建议想必一定没问题,尽管开口。”
“恕我冒昧,我在嵩阳分院的铁匠铺,有一个祖传的小铁匠,他加工出的铁比你这里的要好一些,同样浸入胆水(硫酸铜溶液),出铜会快一些,还会更纯。”
“你那里居然还有这样的能人,真是太好了,我其实最近也在发愁,找不
到好铁。”
张潜更加激动,铁和铜的加工,有着明显的区别,张潜虽然对湿法炼铜有着很深的研究,但对铁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如果能够获得钟粟提供的良品铁片,不但能够提高铜的产量,还能够提高铜的纯度。
虽然还没有进行实验,但张潜相信,钟粟这样的“内行”人,一定不会说出没有把握的事情来。
张潜已经有了打算,在自己的《浸铜要略》中,一定要把铁的要求也要写进去。
“钟先生,我本来就准备去汴京,将水法炼铜贡献给官家,现在有了钟先生的帮助,这项技术更加完善,如果你有时间,要不一起跟我去汴京。”
钟粟已经明白了,张潜是准备将自己也列为水法炼铜专利的创造者之列,他还真没这个想法。
“不不不,张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你还是尽快去汴京吧,我书院中事情不少,就不去了。”
钟粟一说,张潜带着一丝惋惜。
“对了,炼铜需要的好铁,我回去后会派人送来一部分,你先试试,往后我们再慢慢改进。”
“这样也好,你那里估计也没有胆水,临走时带上几桶先用着,不够了再说。”
钟粟没想到的是,之前来嵩阳书院的目的,也就是随便看看,没想到意外见到了大宋时代的湿法炼铜技术,恰好可以用到自己的骡车制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