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和詹范非常熟识,见面抱抱拳就算是打招呼了。
钟粟不敢怠慢,低下头客客气气地问好:“小子见过詹府台。”
半天不见詹范一句话,便抬起头来。
只见詹范一脸笑意,“行了,你小子在老夫跟前就别装了,苏老兄年长于我,都没见你对他怎么客气,在老夫面前倒是客气起来了。”
詹范这么一说,钟粟反而忍俊不禁。
这老头也着实有趣,居然在看自己的笑话。
不过想想也没什么,苏
东坡贬到惠州,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唯独詹范毫不在意,对苏东坡各种礼遇,足可见他就是个不拘小节的人。
既然他本人都这么说了,钟粟自然不会对他客气。
“小子如果再客气,倒是显得詹府台不近人情了,那我就不客气了,好菜准备好了吗,我可是带好酒来了。”
钟粟说完,拿过两坛百日醉。
“好小子,子瞻刚来时就说过你的百日醉,他当时也带来了一些,现在早就喝完了,没想到今日还能再次喝到。
好好好,今日老夫必须拿出点诚意来。”
詹范说完,向下人吩咐了一声,酒菜马上上桌。
三个人便开始吃喝扯淡。
几个人很快就说到了钟粟在登封的书院,借着酒兴,钟粟说出了自己创办书院的宏图大志。
詹范想都没想,开口说道:“钟先生,老夫在罗浮山脚、西湖之畔倒是有一处庄子,当然房舍少了些,这些年也没怎么打理,如果钟先生有兴趣,倒是可以在那里开设书院。”
钟粟一惊,本来都带了几分酒意,詹范这句话一出口,他着实有些吃惊。
开设书院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投资大零收益,不是一般的人物根本开不起。
程颐的伊皋书院当时也是财大气粗的文彦博给他的,只是后来底子里面出来了不少大牛,大宋朝廷自
然开始关注。
申请个拨款,拉个赞助都好办了许多,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现在。
现在有了地方,事情就好办了许多,至于书院建设的资金,钟粟早有谋划。
现在可不是登封那时候了,他手头上握着惠州的炼铜,从里面拿出一部分来创办书院,大宋朝廷会不同意?自己设想的二八分成能被批准吗?
“那就多谢詹老兄了,地方我暂时使用,如果哪一天小的要离开惠州了,怎么处置老兄随意。”
“好!钟老弟也是个痛快人,事情就这么定了。”
几个人马上开始讨论书院的名字,钟粟明白,想要将书院的队伍拉起来,必须要有响亮的名头。
他首先提议将书院叫做“器之书院”(詹范字器之),詹范打死都不干,钟粟又提议定名为“东坡书院”,苏东坡也不干。
最后大家一商量,本来就在罗浮山下,干脆就叫罗浮书院得了。
“这个名字好,中原有嵩阳书院,我岭南有罗浮书院。”
詹范说完,猛喝了一口酒,差点呛个半死,钟粟帮忙捶了半天,他才笑出声来。
接下来就是书院的人才招聘了,惠州人才还真不缺,就确一所书院,有了书院,惠州大儒自然有不少人乐意去掌舵。
本来钟粟计划同意贺松风去濂溪书院的,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