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书画圈人士却是震惊不已,在钟粟的一番蛊惑之下,一个眼睛发红。
钟粟紧接着又大概介绍了一番古法宣纸的制造技艺流程之类的。
虽然这已经属于专利范畴了,但适当公布一些内容,别人也是没办法仿造的。
就像后世的芯片技术,大多数国家都懂制造原理,但凭这个就能搞出来吗?
给你一本九阴真经,你就一定能成为绝世高手吗,能够成为大侠郭靖吗?
有些关键的地方,那不是凭空就能想出来的,得有技术积淀,还得有高人指点。
但如果对这些一字不说,恐怕会有不少人会怀疑事情的真实性。
李员外再次感叹,这小子就是会拿捏分寸。
钟粟滔滔不绝的演讲结束,端王赵佶闪亮登场。
他倒是不需要像钟粟那样长篇大论,说了若干感谢各种tv的话之后,便切入了正题。
自然就是宣纸签名售卖环节。
毕竟是古法制造的宣纸,论档次和逼格,根本不是小作坊出产所能比的,价格贵上三倍根本不是问题。
可就算如此,之前不少人都听钟粟说过了,这才是第一批产品,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而且最大的好处是,多买还可以得到赵佶的书法签名,就算如此,书法签名这一天总共就十个名额,晚了就没了。
由于数量有限,这次售卖也采取了抽号制度,买纸先抽号,不分性别、年龄、民族、种族……
眼看着文化圈的这些人疯狂地奔向抽号点,
李员外觉得自己眼睛里似乎进了沙子。
好手段啊,东西是好东西,但这么一折腾,汴京人民恐怕只会记住一家造纸坊。
不出一个时辰,第一批宣纸便已经售罄。
很多没买到的人愤愤不已,可这没办法啊,谁让自己跑得慢,连号都没抽到。
宣纸是没了,但还展出了大量的书画作品。
听周围的人议论,这些作品都是丹青流芳工作室的常驻书画家和交流画家的作品。
买不到宣纸,买一副作品也不错。
剩下的人便开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
与此同时,一家“赵佶宣纸专售店”蹭着热度开始营业。
店门口发了一则公告,第二批宣纸五日后到货。
这么一来,汴京其他各处的类似店铺客源被大量吸引,那些店铺的老板也是无奈。
没办法啊,比什么都比不过,只能认了。
李员外在默默感叹钟粟的手段,回到王府的赵佶也突然有所感悟。
他一下子想起了钟粟说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说法,好像真是这个样子。
本王这么做,是不是残忍了一些?
赵佶不由得有些莫名的惭愧,作为王爷抢别人的饭碗,好像不太好吧?
看见钟粟正在懒洋洋地蹭着自己的绝世好茶,他皱了皱眉头问道:
“钟先生,咱们这么做,不就是坏了别人的饭碗吗,本王怎么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王爷原来是担心这个,其实没你想得这么严重。”
钟粟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
“现在大家都跑到咱们的店里买纸了,那些小本经营的店铺,不就没饭吃了吗
?”
“王爷,咱们走的是高端路线,你觉得三倍于市场价格的宣纸,人人都愿意买吗?”
钟粟还真没有一家独大的意思,他要打造宣纸中的奢侈品牌,要站上宣纸制造销售的金字塔顶端。
“话说得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