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大宋教书匠> 第六百二十三章 火器实验(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三章 火器实验(二)(2 / 2)

这时候,窦统领也来到跟前,仔细研究了一番突火枪。

“如果能射得更远一些,那就好了。”

钟粟暗暗吃惊,窦统领是上过正面战场的人,果然一下子就看到了突火枪的缺点。

“的确如此,所以我接下来准备将竹筒换成铁质的。

当然,这两架突火枪暂时交给两位统领,先熟悉一下操作。

等铁质的出来了,再给你们配发。”

柴统领和葛统领面露喜色,虽然觉得突火枪的体积稍微大了些,但的确很厉害,值得琢磨一番。

半天时间很快过去了,最新研发的武器都展示

了一遍。

钟粟大概总结了一番,其实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材料工艺赶不上,另一个是设计思路还是有问题。

这两个原因导致火器的威力小了很多,射程也不够远。

按照大宋目前的生产力,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非常困难。

但钟粟却有他的优势,材料工业上,他已经能够大量炼制铜,还能开发出了百炼铁。

有了这两样,火器还能继续向前发展一步的。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大宋重文轻武轻理工的观念还是比较严重的。

所以对这些火器的研究,从上而下总认为属于不务正业的行为。

工业不被待见,武器研究不被待见,干这些事情的人也没有社会地位。

所以在唐朝和宋朝,火药是被早早发明出来了,但却始终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最荒唐的是,这个传统还被一直被继承下去。

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一次次地错失了发展热武器的良机。

到了近代,等到国人睁眼看世界时,才发现东西方的发展已经有了云泥之别。

钟粟觉得如果说还有值得庆幸的事情,那就是自己遇到的是赵煦,他也算是宋朝主战的帝王之一。

如果没有他的支持,自己的兵工学院很难发展起来。

可这家伙太短命了,

如果多活个二三十年,大宋也许会有一个华丽的转型。

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要继续获得宋徽宗赵佶的支持,最少二十多年的发展时间。

想要在这二十多年适当扭转一些大宋人的观念,应该还是有一些成效的。

至于武器装备的发展,其实反倒更容易一些。

可以上这些想法的实现,还是得靠综合性大学的建设。

汴京大学算是真正成为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也许以后还要增加一些学员。

可仅仅有这一家综合性大学,其实远远不够。

钟粟的下一步,就是等到汴京大学学院体系比较成熟的时候,就得向其他几所书院下手了。

最少也要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最好能够也开设理工类的课程。

至于怎么下手,是采取之前和国子监一样的联合办学,还是直接进行改革,现在还不好说。

当然,目前还需要解决的是,他要把三种高产作物的种子尽快多培养出来一些。

当大宋的土地上涌现出了大量的马铃薯、甘薯和玉米的时候,温饱问题就会被迅速解决。

那时候不管是征兵,还是发展其他产业,人口就已经非常富余,底气也会足很多。

思想观念、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大宋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