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汴京上下都开始议论钟粟的这段奇文,就连赵佶都拿着老书吏认真抄写出的内容念念有词。
“洪六啊,你说这钟卿这人也有意思,每次给让加官进爵他都没有那么在意,但看着文中的话,又有经天纬地的魄力。
这样的人恐
怕是命世之才,哪怕当个宰相也不是问题啊。”
赵佶忍不住说道。
“官家说行就行,奴才哪里懂得这些,奴才没有只是想着怎么把官家伺候,别的事情奴才真不懂。”
洪六自知没有什么大才,更没有童贯的统兵本事,所以擅长藏拙之道。
他也明白一个道理,藏拙之道,其实就是活命之道。
洪六这么一说,赵佶瞪了他一眼,又摇了摇头。
跟洪六说这些,真有点对牛弹琴的意思,实在是没劲。
可除了洪六,这些话也就对亲近的大臣说说罢了。
可亲近大臣,本来就是钟粟,当然不方便说。
孤家寡人啊,这就是孤家寡人的幸福生活,真的不好玩。
赵佶在独自琢磨的时候,钟粟同样在思考。
自从穿越到大宋后,其实并没有剽窃多少诗文。
这一方面源自于钟粟觉得这种做法太那个了,剽窃一次羞耻一次。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觉得好钢还是要用在刀刃上。
第一次干这种事情是在登封集市上,那时候每日三餐都是问题,代写书信生意为了开张,才会盗用了梅花诗。
后来为了蒙馆的发展,还盗用了三字经,也因此结识了大佬苏颂。
到了登封,他又弄出了
程颐的四箴诗,果然一下将程颐给吓住了,程颐甚至还将四箴诗勒石嵩阳书院。
此时推出《少年大宋说》,就是为了将自己书院的办学理念彻底推出去,也是表明了对大宋的忠心,哪怕装也得装下去。
如果这时候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或者有什么奇怪的挑刺手段,他也做好了应付的准备。
很快,他的《少年大宋说》也传播到了大宋的其他几家顶级书院,小朋友们这次真的惊呆了。
这不就说是自己吗,自己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把某些特别烧钱的活动给取消了,然后考虑一下如何强大起来的问题吧。
嵩阳分院、罗浮书院同样看到了这篇短文,杨时和梅夫子也感叹不止。
山长就是山长啊,这水平生真得不是一般高。
嵩阳书院已经有了打算,等到来年开春,得协商一下,看看能不能将自己的学生派一部分去汴京大学学习一番。
除了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几家大宋最厉害的书院,也已经有了动摇。
他们自然知道,国子监太学,已经有一小部分学生去汴京大学去交流。
他们有他们的骄傲,可这些骄傲在实力面前,得有一新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