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书院已经收到了国子监的回书。
书中的要求非常明确,如果愿意拍先生和学院一起来汴京大学,钟粟会热情相迎。
如果不愿意派人,钟粟表示也会尽力而为,满足那些求知欲强烈的学生。
这份回书是周鼎昌思忖再三才做出的决定,他实在不好意思把一切都砸到钟粟的头上。
再说,他也举得,钟粟的这个要真的不算过分。
不就是请求学术支援吗,汴京大学容易吗?
合着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等这些顶级书院,你们办得早,难道就是理由吗?
人家别人家的书院什么样子,你们又是什么样子。
言语上要非常客气,但在心里,周鼎昌也有数。
一个个都是百年书院,牛逼拉轰带闪电的样子,难道还派不出几个人来,谁信啊。
可心中丝毫没有这样的与其,那就是很委婉地提了一嘴。
至于到底派不派,你们就自己看着办吧。
果然,周鼎昌的这一小小计谋果然奏效了。
嵩阳书院因为距离汴京相对比较近,加上有程颐这样的老家伙坐镇,他本来就和钟粟有过交集。
程颐仅仅稍加思考,很快便定下了派往汴京大学的先生。
别说三个人了
,程颐的旗下还有伊皋书院,两家书院大佬云集,想要派人去简直太简单。
几天之后,一封信果断满足了一切要求,甚至还要带了一批最新的著作。
这样的诚意,钟粟至少也只有程颐才会有。
可惜的是,苏东坡和程颐两人一直尿不到一个壶里,不然就完美了。
其他几大书院虽然没有嵩阳书院痛快,但也相继做出决定。
都要诚心合作了,白白派学生去汴京大学蹭课,似乎真有些不好意思。
既然国子监的周祭酒都发话了,无论如何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既然要派人,虽然不至于扛把子出手,但绝对不能寒碜,还是得派去得力之人。
当然,眼看春季都不是太远了,这时候来时没必要的。
等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一拨浩浩荡荡的学术合作交流也就展开了。
周鼎昌在信发出去的时候,其实一直很忐忑。
几大书院虽然也有官方背景,但更多地来说,还是属于民间。
他们几乎就是靠着信仰而运行。
信仰这东西,很少有值钱的时候,但总是会有人愿意去找。
一旦到了值钱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迅速解决于无形。
再说,虽然另外几家都是极为
传统的书院,可他们却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
汴京大学现在崛起了,而且因为钟粟的缘故,有着独特的经历和一起有趣的立场。
学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交流,现在就连皇帝都愿意去听,说明已经经受住了考验。
虽然汴京大学的独特教学方式,让很多人充满了疑惑。
可惜巨大的影响力,让几个书院再也无法继续犹豫下去了。
很快,几大书院便先后向国子监去了信,答应得无比坚定。
周鼎昌第一时间找到了钟粟。
执掌国子监也算有好些年了,他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
他知道,这些书院大佬太多了,就算不把他这个国子监祭酒放在眼里,只要不明着说什么,他也是无可奈何。
可这次倒好,没有一家说出什么话来,先后都答应了他提出的要求。
“钟侯,恭喜恭喜,几家书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