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大宋教书匠> 第九百一十九章 这个可以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一十九章 这个可以有(2 / 2)

个上限已经看得见了,等到这次的扩建完工,汴京大学就可以容纳三千学子。

对,就这个数字,吉利。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那汴京大学也就定这个数字吧,太大了还真没有那么容易管理。

本来钟粟的目标是稷下学宫,但稷下学宫

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历史上的记载还是少了些,钟粟记得也没那么清楚。

不过,稷下学宫的理念还是非常好的,虽然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但毫不排斥其他学派。

正因为这个原因,才出现了华夏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这样的思潮其实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华夏思想的走向,知道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式作为官方之学开始成为了华夏古代史的主旋律。

到了后来,稷下学宫只是活在很多人的梦里。

可平心而论,儒家弟子固然众多,孔子虽然门下有七十二贤良,但有几人深刻影响到了后世。

反倒是历史记载很少的稷下学宫,倒是涌现出了海量猛人。

可后来的华夏历史上,却一味推崇儒家学说,而且路子显然越走越窄。

孔子提倡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本来是非常丰富的,可是越到后来,偏废也越来越严重。

就如同大宋这个时代,“射”显然处于被打压的状态,高高在上的只有文人,至于武将,只能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不知不觉中,钟粟发现,汴京大学的学生机构已经在悄悄

变化着。

不少学子居然开始选择文学院以外的学院,钟粟在心里很快有了决断,跨学院学习的人数必须继续扩充。

虽然这么做显然麻烦一些,但为了大宋的光辉前景,还是有必要的。

“还是要早些完成扩建啊,等到六七月,三千学子就可以到位了。”

钟粟喃喃自语道。

“那那些还要进入汴京大学的学生,是不是不再组织入学考试?”

虽然拒之门外有些残忍,但现实情况就这样。

“不,办法还是有的,松风没想到吗?”

钟粟的脸上突然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钟粟一脸懵,这还有什么办法,难道要临时搭建一些茅草屋来应付燃眉之急?

“去找王司业,他有办法。”

钟粟提示了一句,贺松风会心一笑,果真是个好办法。

死道士不死贫道,坑弟兄不坑兄弟,总要有人买单的。

贺松风一下子觉得精神振奋,这个操作不错。

“对了,钟大哥,还有一件事情。

有几个学子,据说家资丰厚,声称如果能够进入汴京大学,愿意资助扩建。”

钟粟一听,一口茶刚咽到一半,差点就把自己呛到了。

居然出现了主动送钱的,好事啊,这个可以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