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仲淹韩琦这些人相比,他不但会运筹于帷幄之中,还经常在战争中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跟岳飞属于同一种
人。
他最大的军事战绩是平定侬智高叛乱,皇祐四年,侬智高叛乱,宋军猝不及防,两广地区被叛军攻陷。
狄青来到后,发现是宋军弊病多多,所以他首先整顿军纪,树立军威,将目无法纪、擅自行动的三十多位大小官兵就地正法,军中散漫之气、低落之势得到遏制。
当然,因为这个原因,他也因此喜获无数小报告。
狄青顶住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准备和训练,宋军松垮之风彻底改变,一支军纪严明士气高涨的军队已然形成。
在整顿军纪的同时,狄青也没闲着,他详细勘察了侬智高排兵布阵的特点,对敌方镇守的昆仑关有了大胆详细的进攻计划。
这些充分的准备,对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狄青和宋仁宗赵祯其实也远是一对楷模君臣,在平定侬智高叛乱前后,狄青与宋仁宗的关系可谓君臣相得。
狄青刚率部南下,宋仁宗就为他担忧:“狄青素有威名,叛军定会害怕他的到来,想方设法地算计他。一定要保护狄青的安全,担任左右传令的人,非狄青的亲信不可,哪怕是饮食起居时,也应该防备突然袭击。”
宋仁宗专门派使者飞驰前线训戒,等到获悉狄青已打败叛军
,宋仁宗吩咐宰相迅速议定恩赏,生怕慢了起不到奖勉的作用了。
此后狄青复任枢密副使,并兼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
没多久,宋仁宗又任命他为枢密使,并赏赐给他一套在京师敦教坊的宅第,还特旨优先给狄青的儿子加官进级。
优渥的赏赐与亲睦的君臣关系,引起了掌握北宋话语权的大臣们的忌妒与疑惧。他们莫名地担心像狄青这样一个深得将士爱戴的名将重演陈桥兵变,更受不了一个出身行伍的粗鄙武夫位居他们之上,于是,针对狄青的迫害网无形中编织起来。
宋仁宗赵祯还是没有猜到结果,狄青功勋卓著,但架不住那些专事狗斗文臣的联和夹攻,他还是倒在了文臣的口诛笔伐下。
嘉佑二年二月,狄青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再也不能带着青铜面具驰骋疆场了。
宋仁宗对狄青的死还是很伤痛的,追赠其为中书令,谥为“武襄”,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还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祭祀。
几十年后,狄青的孙子出现了,钟粟不知道狄云飞的身上保留了多少狄青的军事基因,不过马上便能见到,他很希望狄云飞能够重现祖先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