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海一脸不解,他觉得钟粟的袁州金片味道挺不错的,浓淡掌握得恰到好处
,叔父为什么会产生和他完全不同的感受?
汴京大学在这次科考中大放异彩,朝廷也是大大方方奖励了一把,给的钱不多,二十万钱。
当然,这不过是钟粟的想法,对于其他书院,这笔钱可是能解决很多问题。
不过,钱多钱少先不说,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朝廷对汴京大学的明确肯定。
巨款奖励的消息一传出去,其他学院再也无法淡定了。
本来他们还在在硬装,不就多考了几个人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但物质奖励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了这些钱,太大的事情或许干不了,但如果修缮一些书院的房子,购买添置一些书籍和办公用品,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终的结果其实就一个,那便是跳槽去汴京大学。
先生去投简历,学子去参加入学考试,如果不是有一个叫“数典忘祖”的词儿挡着,不少人肯定一窝蜂地去了。
其实钟粟已经想好了,你们想来就来吗,没那么容易,再说你们早干嘛去了?
当时汴京大学缺学生缺先生穷得只有钱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来,现在想着见风使舵了,没门。
当然,
断然拒绝肯定是不合适的,虽说汴京大学现在的硬件设施非常齐全,学习环境优美,但来者不拒肯定是不行的,那就优中选精。
学生入学考试的门槛继续提高,反正窝囊废一个也不要。
至于想投奔书院的先生,先投一份简历,再根据专业特长之类确定是否可以进入面试环节。
当然,先生不仅仅局限于各大书院,果断向全社会放开,尤其是理工类人才,绝对是招录的重点。
钟粟这么做,倒不是轻视学术类人才,而是目前学术类人才真不缺,按照后世的理念,大宋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理工类人才,长远来说,大航海时代一定要由大宋开启,大宋文化的最终形态一定是多元的,不然就算不会出现目光狭隘短浅的螨清,那也会有另一个封闭的政权。
工农商学兵的理念现在还是不能提出的,步子迈得太大必定会扯着蛋,所以这一切只能一步一步来,等到那些腐儒突然醒悟,发现头顶的天空如此灿烂,那时候他们爱怎么想便怎么想。
至于朝廷奖励的二十万钱,钟粟已经有了分配方案,他觉得,这必定又会成为一个大雷,让无数读书人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