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大宋教书匠>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大迁徙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大迁徙计划(2 / 2)

因,已经在西夏娶妻生子,多年下来

,不管有没有感情,至少已经不能随意舍弃。

有些人在大宋还有妻儿父母,他们当然归心似箭,至于回去后是否会遭人白眼,那已经不重要了。

尉迟恭铭说完,挥了挥手,先让大家离去,现场居然涌动着一股莫名的伤感。

“郡王的安排真是极为合理,不过在下倒是觉得,有姑爷在朝中斡旋,我皇城司在西夏的这些察子,一定会被官家善待,也没有人敢乱说什么。”

老许对钟粟颇有信心,尉迟恭铭点了点头,这自然也是他所希望的结果。

尉迟恭铭在考虑皇城司人员的去向,钟粟则再次开始考虑西夏这块土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都已经入账了,那就得好好经营,否则有什么意义。

不过,目前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便是西夏的归心问题,做不到这一点,西夏即使是在大宋的王化之下,也会酿出更深的社会矛盾。

钟粟相信,如果有一天真的除了问题,契丹会第一个笑歪鼻子的。

对于大宋来说,想要彻底征服西夏,原有的汉人是需要积极争取的一个庞大群体,在一些靠近大宋的边镇,汉人的数量甚至比西夏人还多,这便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优势。

另外,西夏人

存在一个最大的劣势,这也是所有游牧名族的特点,他们生活的范围相对分散,没有大宋那种儒家文化一统的强大向心力。

想要让他们彻底接受大宋的统治,那就只能让他们彻底忘掉自己。

根据目前的估计,西夏有两百万人口,这个数字对上大宋的一亿人口,只能说是一个零头,而且其中还包括不少汉人。

钟粟之前便已经积极建言,需要不断将大宋人迁移到西夏范围,西线战争不断推进的时候,已经陆续有几万人迁往河西,但这个数量远远不够。

现在东线战争也基本结束,同样需要迁徙大量的人口,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政策,本来也是最为符合大宋人意愿的。

大宋各地的夏收已经即将结束,紧接着秋收也会来临,等到秋收结束,才会迎来下一波迁徙高潮。

粮食都已经收割完毕,想冒险的人,才有可能考虑远行。

不过钟粟重点考虑的,还是那些失地百姓。

这些人已经一无所有,他们更容易被优厚的土地政策吸引,积极性也会更高。只要形成一股风气,那大宋的迁移大潮就会自动来临。

为此,钟粟再次向赵佶上了一道扎子,再次重申了他的大迁徙计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