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钟粟的这个说法,显然让大家有些瞠目结舌。
怎么可能呢,居然是完胜,怎么可能,那可是契丹啊,别说是马匹了,就是是契丹的士卒,很多长得就和牲口一样壮实。
曾布等人心里担心,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
要知道,大宋的疆域只有300万左右,实际控制地区只会更少,而大契丹的疆域接近500万。
契丹是北方游牧部落建立的政权,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地区、蒙古地区和幽云十六州。
契丹的总人口有800多万,从数量上明显不如大宋,可是面对西夏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契丹的常备军有20多万,如果遭遇大规模的战争,有能力扩充到60万以上。
作为游牧民族,军队以骑兵为主,这是历史上的大宋军队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历史上的契丹一直对大宋采取了攻势状态,大宋则在河北、山西地区进行防御。
当然,如果拿出西夏,然后做一番对比,会更有说服力。
与大宋、契丹相比,西夏国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西夏国的总人口只有200余万,常备军只有10余万。在全民皆兵的情况下,才能达到50万军队。
西夏国明显不如契丹,契丹没有考虑直接吞并西夏,这里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西夏是契丹的半个盟友,虽然西夏和契丹之间也有矛盾,可是西夏牵制了大宋几十万大军,使得契丹在河北一线处于优势地位,扶持西夏、牵制大宋,一直是契丹的固定策略。西夏也不傻,紧紧依靠契丹这棵大树。
当然,在西夏国过分强大之后,契丹感觉到了威胁,确实曾经想过灭掉西夏。
辽道宗率领10多万精锐军队御驾亲征,准备一鼓作气灭掉西夏。但是在进入西夏之后,由
于没有足够的后勤补给,最后战败。
契丹意识到消灭西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自己调动倾国之兵,否则没有把握消灭西夏。
这又牵扯到了战争成本的问题,即使契丹吞并了西夏,也不会得到太多的东西,毕竟西夏太穷。如果是进攻大宋,契丹倒是非常乐意。
其实,西夏国的外交战略一直非常的圆滑。
大宋和西夏作战期间,依靠契丹向大宋施加压力。
等契丹和自己出现矛盾之后,西夏又立刻向大宋称臣服软,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大宋一直很注重面子,既然西夏已经称臣,那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到了大宋的后期,大宋对西夏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而且稳扎稳打,西夏无可奈何。
动辄就是几十万军队参加的大决战,甚至把西夏压在了横山一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契丹军队,在建国的中前期,契丹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
当时,契丹军队能够长途奔袭,而是左右手都能开弓。到了统治的后期,由于歌舞升平的原因,契丹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严重。
当然,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击败了大宋15万军队的两次大规模进攻。与契丹军队相比,大宋军队的战斗力更差,除了西北的西军,其余的部队基本上都是花架子。
在华夏的历史上,大宋在军事上是出了名的弱。
当初,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武夫横行,宋太祖赵匡胤自己也是靠着军队“黄袍加身”撺掇了后周,对将领那是一万个提防,最终搞出个强干弱枝的办法来,武人造反是没有了,却割了大宋的卵蛋。
不过,大宋虽然总是打不过敌国,但却异常抗揍,而且总能扛到对方坚持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