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种武器的产能实在有些地,知道现在,三处广备攻城作全力制造,才刚刚突破六十门,距离百门以上的目标还有一
定的距离。
钟粟后来也认真衡量了一番,起初定下的百门佛郎机炮,其实是不够用的。
一方面从现在开始,军中在得到炮时便要进行发射训练,等到训练得七七八八的时候,这一批炮估计也就费了,还得补充新的。
如此一来,所谓的百门目标显然有些保守了。
不过,就算是批量制造有难度,随着一批批的不断完成,到了后来生产速度一定可以加快,只能考虑先满足训练,接下来再考虑实战。
至于那些已经打废的佛郎机炮,必须尽快回炉,否则也有可能成为泄密的因素。
经过一番发射训练,钟粟再次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兰州广备攻城作生产的佛郎机炮,虽然没有成为最早成功的,但质量却是最好的。
说出来其实没什么意外,因为兰州广备攻城作制造佛郎机炮的原材料来自白银产的铁,工匠们大胆地进行了一番实验,在铁中掺入了一定量的铜,虽然成本高了一些,但耐用性似乎得到了改善。
钟粟一开始也只是觉得因为这两种金属制作成合金,特性存在互补,后来他才想明白了。
白银的铜矿有些杂质含量也高,而这些杂质恰好有一部分稀土成分,甚至还有镍铬等,反而进一步改善了铁铜
合金的性能,提高了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
出现这样的情况,钟粟也感觉到非常意外。
可惜的是,稀土也好,还是镍铬也罢,这些极具工业价值的东西,在大宋是完全没有能力开采加工的,现在被稀里糊涂地用作制造铁铜合金,也算是一种勉强“合理”的利用。
只是,如果在这个方面可以去制造,也没有必要,所以其他各地的佛郎机炮,还是尽可能就地取材。
或许有朝一日,佛郎机炮也会被淘汰,大宋军队会全部列装红衣大炮,红衣大炮或许也会被代替。
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靠时间去积累,但粗略一算,就算保持现在的产能,过了这一年的冬天,完成两百门佛郎机炮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另外就是炸药之类的生产制造,相对火炮难度要小一些,但运输上还得确保安全。
至于燧发枪的研发,柴统领和墨家人士还在紧张地研发中,钟粟现在反而不着急了,因为如果面对的是一般的契丹步兵,或许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对上身披重甲的重装骑兵,燧发枪暂时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所以钟粟也想通了,现在的燧发枪研发,更多地还是属于技术积累层面的东西,不需要刻意赶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