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者为何如此看中辽阳?这和辽阳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国都虽然在中原,但幽州(今北京、河北东部、辽宁一带)是中原王朝阻止各游牧部落南下的重要屏障。
而辽阳所在的东北地区,又是幽州的战略屏障。
如果看东北地区地形图的话,你会发现,东北就像是一个瓶口在西南的大瓶子。
“瓶”北是黑龙江(河流)的小兴安岭,“瓶”东是长白山脉,“瓶”西是大兴安岭,这三大山脉之间,就是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
这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有的部落从此征服中原,比如鲜卑人建立的前燕、后燕、北魏。
而“瓶”西南,隔着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接壤,“瓶”的南面是渤海及黄海。
燕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东头与渤海湾相接,大名鼎鼎的山海关就在这里。山海关凭山负海,地势险要。但是山海关距离华北平原太近,堪称是华北平原最后一道屏障。
所以要守住东北,必须设重镇于东北地区内,而且这里离华北还不能太远,方便两地联系。
东北地区的南端与华北平原接壤处,有一块面积很大的辽河平原,因辽河而得名。
辽阳就位于辽河以东不远
,这里距离蒙古高原、朝~鲜半岛、华北都不远,可以说处在三大版块的结合块。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辽阳特殊的历史地位。中原王朝占据辽东,进可以图整个东北(包括外东北)、蒙古高原、朝~鲜半岛,退可以辽阳为战略屏障,守住华北。
金朝(中期)、元朝、明朝皆定鼎于北京,辽阳距离京师更近,这更加突显了辽阳的重要性。
以明朝为例,明朝设立了著名的辽东都指挥使司,重兵屯于辽东。
辽东都司东可控制朝鲜半岛,西可钳制北元,西南可捍卫京师,北可通努尔干都司,而辽东都司的治所,就在辽阳。
明朝末年,后金在东北崛起,以辽阳为中心的辽东就成了明朝保住京师的最后一道战略屏障。
由此看来,辽阳虽然不是契丹皇室所在,可一但丢了辽阳,契丹的半壁江山就算是塌了一大块,就算是大宋皇室流亡漠北,那也得考虑怎么复国。
而辽阳府又掌握了一部分契丹的经济命脉,必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仗。
虽然今天的讨论让耶律延禧很恼火,但他明白,无论如何要制定出一个大体的方略来,解决仪坤州否则契丹就真的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