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谐,愿结生生恩爱。谁想那夜双星同照,此夕孤月重来,时移境易人事改……】
这是长生殿,昆曲经典剧目。
不过论曲词,贾琮更喜欢元曲四大家白朴的《梧桐雨》,《长生殿》和梅大家的《贵妃醉酒》在贾琮看来,都失之浅白。
其实是太大白话了,有利于戏剧普及,但不利于伪文青提升格调。
文青嘛,不流行的才能体现品味高雅,大众看不懂的才是经典,伪文青亦如是。
不过这大早上的就开始唱戏,是不是有点儿太特殊了。
贾琮看了薛蟠一眼,眼神里满是疑问,薛蟠却丝毫不觉,只是命人上前敲了门,对着出来开门的小丫鬟道:“快回禀你家姐姐,我将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位琮公子请来了。”
姐姐,贾琮的眉头越发紧皱了几分,莫非这地方乃是古代文人笔记里记载的那些高档会所么。
贾琮寻思了一下,不大像,据《板桥杂记》记载,古代的会所也是晚上营业,这时候便是早起,也正是沐浴熏衣的时候。
至于梨园歌舞,那是夜间的节目。
贾琮猜不明白,只得笑问薛蟠道:“薛大哥哥,这家主人是……”
薛蟠笑道:“既来了郑园,你还不知主人是谁?”
郑园?贾琮想了半刻,仍是摇了摇头,一脸陌生。
薛蟠敲了敲自己的头:“瞧我,竟忘了你不是宝兄弟,不知道这些?”
说着,便向贾琮解释道:“这郑园的主人,叫郑大娘,本是秦淮名妓……”
原来这郑大娘虽是名妓,却也是戏剧大家,生旦兼善,更有须眉男儿之气,视金玉为泥沙,轻财好客,时人称之为侠妓。
后为忠顺亲王看重,入京为忠顺亲王府戏班教习,不再登台演戏,期满五年,郑大娘乞辞,忠顺亲王以别业谢之。
这别业就是薛蟠所说的郑园。
贾琮闻听得这郑园主人的来历,由不住愣了一愣,忠顺亲王这手笔,可真是豪奢啊。
不过想想原著中蒋琪官在忠顺亲王府唱小旦,也能在京郊二十里买房置地,由此可知,演艺行业的收入水平向来不低。
何况如今又是以一国奉一家的古代,忠顺亲王作为正统皇亲国戚,别业不知有多少,送人一个,实属正常。
不过,这郑大娘原是秦淮中人,又交游广阔,本来就名满天下,得了忠顺亲王这别业后,声名更加显赫。
不知多少王公贵族,愿聘她为府中教习,更有轻薄浮浪子弟,以重金求露水姻缘,郑大娘皆谢绝。
平日闭门诵禅,只为几家王府教演戏曲。
未料,郑大娘之名更盛,天下风流纨绔公子,更以得见一面为荣。
贾琮总结道,这郑大娘无疑是个女强人,凭借技术抓住机遇,从一点朱唇万人尝的风俗界,转职为亲王府员工。
宰相门房七品官,亲王府戏班教习算不得官,但社会地位上是高于平民百姓的,更不用说风俗界。
郑大娘在工作时间内兢兢业业,得到了业界和公司董事认可,提前退休还分到了房子,并且很快得到返聘,继续发光发热。
考虑到古代风俗业的环境,贾琮觉得这位郑大娘,比那些从良做妾的风俗界前辈聪明得多,毕竟秦淮八艳里,也只有一位徐夫人,还背负恶名,无子而卒,哪里有郑大娘这样潇洒自在。
很快,那开门的小丫头,便出来道:“我家姐姐请了两位公子进去一叙。”
进得园中,更见得玉梅红雪,寒鸦栖树,玉肤花貌小家女,隔着空亭,清歌妙舞,不识相思苦。梅林北面,有一座戏台,梅花如雪,婷婷袅袅十数个豆蔻年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