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义行为,刻石立碑显其赵家门户。我也有感于此,作了一首诗,以表钦敬之情。”
说罢,便向杜晏借了纸笔,缓缓在纸上写下: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
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
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
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
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
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
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
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
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
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
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慷:
“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
今仇身以分裂,虽死情益扬。
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
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
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
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
夫家同受其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
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注1]
杜烨不动声色地靠近观赏。
随着郑植的笔画口中默诵,一个以弱抗暴、为父报仇的烈女形象呼之欲出,叙事生动鲜明,让这则悲壮动人的故事读之如身临其境,音节激扬,古质健劲,越读越要忍不住击掌赞叹。
杜烨看完,再联想到自身的经历,又更生出不一样的情绪。
在兰陵长公主府的那日,一直以来都如同梦魇般,沉甸甸地压在她胸口。
她不断祈祷,自己能平安无事。可在知道幕后真凶仍然逍遥时,还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恐惧。
这些时日,她不敢在夜晚入睡,更不敢离开家门。只有把阿兄送的那只笔放在枕下,才能有些许安心。
她不知道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勇气,制住了那两个欲陷害自己的侍女,也很幸运,侍女很快便被公主所杀,没机会说出自己的事。
可如果再有这样的状况,她还能否幸运逃脱?
但赵娥的英烈,自郑植笔下喷薄而出,让杜烨仿佛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
原来,真有女子能如此不让须眉,以弱女子之身,面对残暴之徒,毫不畏惧,提刀砍下仇敌的头颅,为父报仇雪耻!
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所以,她为何要惧怕呢?难不成要因为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就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身为女子,自应当学习赵娥的胆气和英勇!